史“画”东坡
惠州西湖《东坡劝农图》雕塑 蔡葩 摄
旅琼雕塑家程连仲雕刻的苏东坡
四川眉山青神县,东坡与王弗的雕塑。 蔡葩 摄
文本刊特约撰稿 林月白
以苏东坡为题材的雕塑,在全国各地难以计数,各地的纪念馆里少不了苏东坡的雕像。这些雕像或坐或立或仰望,展现出了他的不同神韵、不同姿态,这是苏东坡的时光之旅,也是东坡文化独有的现象。
在今天所书写的宋代文化史上,苏东坡可谓独占鳌头,其缘由是因他的乐天个性,让更多的人从中学到生活智慧。因之,在他到过的城市如杭州、儋州、惠州、常州等地都留下他的无数传说故事。这也足以说明他受大众欢迎的程度之高,超出了那个时代的许多文化名流。
苏东坡除了留下故事之外,在各地还修建有不同的纪念馆,多达十多座,当然这纪念馆里少不了苏东坡的雕像。这就引出一个有意思的话题,这些雕像或坐或立或仰望,展现出了他的不同神韵、不同姿态,这也是苏东坡的时光之旅。
眉山:雕像的瑕疵
眉山是苏东坡的故乡,三苏祠不仅是纪念三苏的地方,也是文人墨客和广大民众拜祭圣贤的聚集场所。多年前,我去过三苏祠,印象中并没有见过苏东坡的雕像。不过,近年来,眉山三苏祠有好几座苏东坡的雕像,各具神态。
在三苏祠当中,有苏东坡座像置苍翠林屏池中央之巨石上。远看,先生高冠飘髯,宽袍大袖,向左斜身坐石之沿,盘左腿,左手直撑石面,右腿收而立膝,右臂手腕枕右膝上。走近细看,先生脸长颊丰,眉扬鼻直,双目眯笑而远视,足展先生睿智豁达、随缘自适、文豪巨匠风范,堪称中华东坡第一造像。不过,这雕像有人指出其中的瑕疵,问题是出在右膝上之右腕,这里展现的是苏东坡自然放松之态,依此,枕右膝顶之右腕应是弧形下垂放松之状,而雕塑之右腕缰直硬平,如患严重风湿症。但苏东坡一辈子也没有得过这种病。
此外,青神中岩寺唤鱼池的池畔有苏东坡王弗塑像,为1987年所立。这里还有一段故事,1051年,苏东坡负笈求学于中岩书院王方门下,三载后,因题“唤鱼池”名,王方器才,以爱女王弗妻之,时年苏东坡19岁,王弗芳龄16岁,留下了“唤鱼联姻”的千古佳话。此处呈现出的是一对青年男女的雕像,形象逼真。
黄冈:全家福生活
1101年3月,苏轼去世前的两个月,他在游金山时作了一幅《自题金山画像》,画里面有一首诗,叫“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可见这三个地方对他的影响巨大。黄州即今天的黄冈。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四十三岁,调任湖州知州。上任后,他即给皇上写了一封《湖州谢表》,终究酿成“乌台诗案”,苏东坡被贬为黄州副使。在黄冈,苏东坡待了4年2个月,留下许多遗迹,并写下了753篇作品,包括《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
黄冈建有苏东坡纪念馆,并塑有雕像,其一为东坡全家福,在自家门前,苏带着斗笠,拿着农具从田间归来,夫人也恰好走出来,儿子则捧着水罐送过来,和谐的家庭氛围让苏东坡找回了温暖。其二为遗爱湖公园内的苏东坡雕像,展现出的是他一幅祥和自在的生活状态,这应该是在黄冈生活一段时间之后的事情了。
苏东坡在黄冈的日子虽同样经历了几番波折,他也还修建了宅院“雪堂”,可惜他想终老此处的梦想随着政治风波的乍起,成为永远难圆的梦。
惠州:富有生活情趣
绍圣元年(1094年),苏东坡经历了人生最大的波折,十天三贬,这一年的十月二日他来到了惠州。在惠州,苏东坡修建了东新桥与西新桥,以及今天的西湖的苏堤。在这里有一座“造福”像,描述的是苏东坡在这里推广农具的场景,他一边指导农民如何耕种,一边做着示范,由此我们可知他对农作技术的熟稔程度之高。苏东坡在这里还留下了名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也就有了一尊食荔枝的雕像,他左手拿着一枚荔枝,望侧面看过去,一个孩童在旁边戏耍,在右边有犬只,他的右前方有一筐荔枝,这生活气息浓厚,给人祥和宁静之感。
这里也有一座东坡纪念馆,在其前面有苏东坡雕塑,苏东坡目光深邃、手握书卷,极具艺术价值和代表性。苏东坡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候,所过的困苦生活并没有把他打倒,他反而为惠州带来了先进文化。
惠州不仅有苏东坡雕像,也有其画像,南宋惠州画家何充曾为苏东坡画像,被认为是最接近苏东坡样貌的。当地的学者认为,苏轼在惠州时是胡须又长又硬,一根根像戟似的怒张着。
“一自东坡谪海南,天下不敢小惠州。”这是苏东坡留给惠州的文化财产。
儋州:自然的状态
苏东坡与海南的缘分至深。绍圣四年(1097年),年已62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他在这里写下了“我本儋耳民,寄生西蜀州”。他就在这里办学堂,介学风,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儋州,从苏轼学。儋州留下无数苏东坡的遗迹,比如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等等,这里也少不了他的雕像。
在东坡书院里,有东坡祠,内有三尊彩色塑像:东坡在讲授,当地的好友黎子云在聆听,儿子苏过恭立一旁。上方的木匾写着:“鸿雪因缘”。在载酒堂的西园花圃中,一尊苏东坡的雕像,赫然瞩目。雕像后载文:“苏东坡谪居儋州期间,和当地百姓来往频繁,十分友善。史料记载:苏轼在儋州时,访黎子云,途中遇雨,从农家借笠屐着归。妇幼见状,嘻笑相随,篱犬闻声,群吠不已,东坡自语道:“笑所怪也,吠所怪也。”达观的苏东坡也是段子手了。
儋州的三年时间,虽然对苏东坡来说,是倍感压力的时候,但因他的到来,儋州的文化氛围得以提升。“东坡不幸儋州幸”,儋州人对苏东坡的纪念不仅在于故事里,也在这些雕像里了。有不少人看过儋州的苏东坡雕像,这才是最像苏东坡的雕像。
旅琼著名雕塑家程连仲在博鳌亚洲风情园存放的东坡雕塑系列,动感十足,神态各异,近年来吸引众多观赏者。他对东坡形象的系列探索,得到艺术界的肯定,堪称东坡雕像创作的精品。
常州的终老之像
苏东坡与江苏的缘分极深。在扬州的平山堂里有一座苏东坡塑像,但不知是有意无意的雕塑,苏东坡手捧现代书,成为最大的败笔。
再说常州,苏东坡曾14次到这里,这里也是苏东坡的终老之地。建中靖国元年(1101),东坡自流放地海南岛来常州寓居,并于同年农历七月廿八日病故于此,终年66岁。孙氏馆范围清代时分属文、汤两宅,汤宅楼下植有株藤,方宅植有香海棠,均传为东坡手植。紫藤下原置一白石洗砚池,清乾隆帝第二次南巡时,地方官移至舣舟亭。孙氏馆毁于元代兵燹。明代中期,里人在旧址重建,遂名“藤花旧馆”。
由“藤花旧馆”改建的苏东坡纪念馆里,映入眼帘的是一座苏东坡半躺雕塑,只见苏东坡神情泰然,双目凝视前方,炯炯有神。设计该雕塑的常州籍雕塑家冷天明说:“这里是他的终老地,半躺状态更加符合当时场景。”石刻“毗陵我里”4字,展现东坡将此地视为故里的愿望。
在不少描述苏东坡的长相时,都会考虑他是否留有胡子。在苏东坡的胡子上,冷天明也还是纠结了一番。起初,他按照赵孟頫的画像模拟宋末明初的文人,为东坡留了一把山羊胡子,但翻阅相关的文字记载和画像后,发现对东坡的描述是“美髯”,经专家提醒,他又跑去东坡公园去看碑文,最终确定了东坡是个大胡子。
生命到了最后,苏东坡在此留下了绝笔:“我昔尝为径山客,至今诗笔余山色。师住此山三十年,妙语应须得山骨。溪城六月水云蒸,飞蚊猛捷如花鹰。羡师方丈冰雪冷,兰膏不动长明灯。山中故人知我至,争来问讯今何似。为言百事不如人,两眼犹能书细字。”
相关链接:
儋州发挥整合优势,推进深度大旅游 东坡遗泽千载润 古郡神韵万代扬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