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木偶
临高木偶制偶人陈忠告
临高人偶戏剧照
临高木偶戏被称为“千年传承,艺苑奇葩”,是当地群众最喜闻乐见的地方戏曲之一,而这一民俗文化之所以繁荣至今,离不开一代代木偶文化创造人、守护者和传承者的努力。
而人偶戏木偶的制作,形象逼真,雕琢精细,彰显着临高制偶人追求的工匠精神和对于艺术的无限想象力。
——编者
傍晚,暮色清凉,日光隐退,远处可见绚烂的落日晚霞,近处逐渐亮起万家灯火,临高北部海湾边上的一个村庄里,老人孩子个个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纷纷朝着有一座戏台的文化广场走去。那里,灵活的木偶人在台上不断舞动着,台下熙熙攘攘,有人沉醉在人偶戏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中,有人则对那惟妙惟肖的木偶充满了兴趣。
是的,看过临高木偶戏的人,都会对那肖像逼真、表情传神的木偶惊奇不已,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海南,现在几乎所有表演所用的木偶都出自一人之手,他就是陈忠告,目前海南唯一一位专业的临高木偶戏制偶人。
兴趣启蒙,爱上制偶
走进临高县皇桐镇金波村陈忠告的家,就像走进了木偶世界,一排排已制作好或仍是半成品的木偶放得到处都是,为木偶佩戴的冠冕、凤冠放满了一柜子。
今年已经75岁的陈忠告讲起木偶戏时神采飞扬,他变戏法似地拿出一些眼睑眉毛会翻动、嘴巴能够一开一合配合人讲话的木偶来,模仿木偶的表演,趣味十足,仿佛一个十几岁的天真的孩子。
“很久喽!记不清什么时候开始做木偶的,反正小的时候就喜欢这些,当时就觉得好玩而已。”陈忠告说,因为从小喜欢画画,让他有超乎常人的立体构图能力,这是他最初与木偶结缘的启蒙老师。
陈忠告的爷爷曾经在国民党政府做官,家里被定为富农,初中毕业时的陈忠告前景一片黯淡,甚至上高中都没有他的份,望着同龄的孩子高高兴兴去上学的背影,他只能回家种田。但他并不消沉,闲暇时,他就拿出从林子里捡来的木头,操起自制的小刻刀,想着村里的关公像,一笔一画地雕刻起来,很快,他手里的木头就变成了威风凛凛的关公。
他还经常雕刻各式各样的小木偶送给村庄周边的小朋友。渐渐地,村里人都知道他会雕刻,需要各种木偶都找他来做,附近几个村子也请他去帮忙。在临高,陈忠告制木偶渐渐有了名气。
工匠精神,精益求精
1978年,同村人带来的一个消息,让当时已经37岁的陈忠告坐不住了:文革期间被遣散多年的县木偶剧团恢复了,需要招聘做木偶的人。
“当时就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于是就去参加木偶剧团的考试,要考绘画和雕刻,都是平时我喜欢琢磨的那些玩意。”陈忠告说,没有关系、没有背景,当年就凭着自己的手艺在几十人的考试中脱颖而出,最终被县木偶剧团录用。
传统的临高木偶一般是由樟木雕刻而成的,因樟木材质细腻,硬软得当,且不易生虫,十分利于雕刻。除此之外,还有槐木、枹桐等材质。
通常,在雕刻木偶头之前,雕刻者会根据头像的大小尺寸,选好与之相对应的木料;再用铅笔在木料上勾画五官的大体位置及形状;然后用斧头、锯子等工具处理成大体形象;接着将大体形象的木坯固定在工作台上,雕凿出木偶形象的基本雏形;再进行雕刻,直到成理想的、符合要求的木偶形象;然后,要用砂纸打磨达到光滑为止,并对木偶面部的脸型、形态加以最终定型;最后,再给雕刻好的木偶上粉彩。
刚进入木偶剧团时,陈忠告就是按照这种传统的方式制作木偶的。这个制作过程费时费工,一个木偶头大概得需要十几天才能完成。
一次偶然的机会,陈忠告去广东高州市观摩高州木偶戏表演,被高州木偶传神的艺术形象和高超的演出水平所震撼,感叹临高木偶也应该推陈出新。后来,团里请来了高州木偶制作人马百鸣师傅,陈忠告一点一滴地学习用全新的方式制作木偶。
原来,高州制作木偶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不用传统的木头雕刻头部,而改用拓制模具,用纸裱糊的方法来制作。先雕刻一个木偶头部形象,用这个木偶做出头部石膏模具,然后只需用石膏模具,就能批量生产出相似的木偶。
制作时,将报纸一层压一层地用纸裱糊在模具上,压过十几层报纸后,将模具放在阳光下晒干,晒过之后的报纸有了相当的硬度,取出来剪掉后侧的报纸,就是一个基本的木偶头部造型了,而头部后侧的空缺正好可以制作木偶眼睛和嘴部的机关。
“别看眼睛只是两个小小的木球制成,上面有18个洞之多,这些洞都有特定的位置,尺寸稍有偏差,就影响眼睛的活动了。”陈忠告拿起一个木偶比划着,眼睛后面暗藏机关,有多根小木棍穿插,控制着眼睛的转动。“我一个人关在小屋子里不断地琢磨,一遍遍地钻孔练习,当时我就下定了决心,如果学不会做活灵活现的眼睛,我这辈子就不再做木偶了。”
陈忠告的认真和执着,马师傅一一看在眼里,他说:“从来没有见过像陈忠告这么刻苦、虚心的学生。”果然没多久,陈忠告就熟练掌握了木偶制作的新方法,这样一来,原本十几天才能做完的木偶,四五天就可以完成了,并且,制作的木偶形象更清秀、逼真,眉能皱,眼能转能闭,嘴能张,鼻子、胡须也能动,就连木偶的双手也能取、拿、抓、拾,表演更具灵活性。
千年传承,成就民间绝艺
木偶戏之于临高人,那是一场不可或缺的盛会。据清康熙(1662—1722)年间修撰的《临高县志》记载:“临俗多信奉神道,不信医药,每于节例,端木塑于肩膊,男女巫唱答为戏,观者甚众,曰驱魔妖,习以为常。”《海南省志》对临高人偶戏的盛行也有记载:“清康熙年间,土戏班最盛行,浸淫全岛,妇孺老少,几无不识唱土戏。”
在临高县博物馆,收藏有一组12件套的清代康熙年款的临高人偶戏木偶,形象逼真,雕琢精细,彰显着临高人民数百年来对于艺术的无限想象力。
临高县原文化局退休干部全德亮介绍,临高木偶戏被称为“千年传承,艺苑奇葩”,是当地群众最喜闻乐见的地方戏曲之一,而这一民俗文化之所以繁荣至今,离不开一代代木偶文化创造人、守护者和传承者的努力。
陈忠告高超的制偶技艺,大大促进了临高木偶戏的发展。渐渐地,临高周边地区的木偶剧团也来他这里定制木偶,大家都说,用陈忠告做的木偶,不仅节省演员体力,也赋予了木偶更大的舞台魅力,木偶剧更受老百姓欢迎。
去年,全省各市县之间开展了一场木偶戏表演的比赛,各个剧团都来请陈忠告定制木偶,他忙碌了好几个月,终于完成36个木偶,个个惟妙惟肖,深得剧团演员的赞誉。
然而,毕竟年纪大了,陈忠告感觉开始有点力不从心。他说,一个木偶大约可以使用30年,而这些年来,他为全海南岛各表演剧团制作的木偶,大大小小算起来有上千个之多,市场渐渐饱和,需要定制新木偶的越来越少了,加上这项工作十分辛苦,现在主动愿意学习这门手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他说,如果有人愿意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他会倾囊相授,遗憾地是,由于没有收入保障,至今他还收不到一个弟子。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