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6岁的余婷,200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2007年,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她进入海口市金盘实验学校担任数学教师,现任学校初中数学组组长,因其做事严谨、雷厉风行,学生们给她起了一个亲切昵称——“余哥”。

支教有利有弊 师生都很纠结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6-08-08 15:50

    每逢暑假,总有一批批大学生志愿者到农村学校进行为期半个月左右的支教活动。记者了解到,这些大学生志愿者基本上是第一次参加支教,为什么进行再次支教的大学生那么少?农村孩子对他们的到来是何种心态?大学生支教是暖人心,还是添麻烦呢?

    □本报记者 吴思敏

    支教原因复杂多样

    采访中,在龙泉镇扬亭小学支教的胡秋艳,正和孩子玩得不亦乐乎。“农村孩子的英语水平相对较差,我们每天给他们补习英语,虽然时间很短,但会尽自己的微薄力量帮助其提升英语能力。我觉得这是致敬青春的一种很好方式。”胡秋艳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这是她第一次支教,想帮助孩子见识外面的世界。

    在许多大学支教志愿者宣传海报上,写着支教的诸多好处,其中一点是“丰富社会实践经验”。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2014级环境工程专业的杨来旺,去年暑假在文昌头苑玉峰小学支教。谈起收获,他表示相比之前处事更细心,待人处事更周到,面对陌生朋友也更加自信和乐观。“这给了青春更多精彩的体验,收获自然是丰厚的。”

    帮助农村孩子提升学习能力、丰富社会经验等,是大部分学生参加支教的原因。除此之外,部分学生因为好奇加入支教大军中,这也成为极少大学生再次支教的原因之一。

    再次支教学生少

    接受采访的6支支教志愿者团队中,再次支教的大学生只有两名。很多学生参加活动前对支教概念模糊,多是从媒体上了解一二,但媒体对大学生支教的歌颂与渲染,让大学生真正投身支教时,却发现与理想的差距太大,生活环境条件差、孩子不听从年轻支教老师的话等,都成为大学生不愿意再次支教的原因。

    海南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邱俊华,曾在儋州某所农村小学支教。“一开始很好奇,觉得支教是件很‘神圣’的事情,认真地教孩子绘画、手工、音乐等课程。但慢慢地感到生活环境太差了,房间没有空调、被蚊子虫子咬得都是包、电话时常没有信号、缺少休闲娱乐场所,影响了再次支教的勇气。”他表示,有一次支教体验就足够了,长期支教太不现实,整个人像和外界隔绝了。

    部分农村孩子抗拒

    一篇《叔叔阿姨,我们不希望你们来支教》的文章在网上被传阅,文章以孩子的口吻写道:“支教的、助学的,天使计划、爱心行动接踵而来,以我们贫穷的名义,挤进我们的细胞,渗入我们的骨子。我们以肤色的名义同意,以档次的不同疏远。”虽然很难求证文章的真假,但这也引起很多人的反思。

    在海口市头苑镇光明小学,五年级的杨怡洁经历了一周支教生活后开始不解。看到支教学生初到时对生活环境的嫌弃,感觉像根针一样扎进她心里。夏天是农忙季节,因为大学生来支教,既不能全天帮忙父母干农活,又不愿脱离小伙伴一起学习,这些都让她很感到苦恼。

    记者采访中发现,不仅部分农村孩子反感大学生支教,不少农村教师也不欢迎。支教学生会给农村孩子带去新鲜的知识,讲解方式也很有趣,和学校本来的老师有些一样,让很多学生不知道哪个是对的。“大学生不了解农村学生的基础,不知道如何教学才更有效,有些还会传授太专业的知识给学生,新颖的教学方式对学校本来的老师来说,是有一定影响。”光明小学语文科陈老师说。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来源: 海口日报] [作者:吴思敏] [编辑:刘骄骄] 

网友回帖

海口秀英区将新增3所学校 今年底完成项目前期工作
海口坡巷小学教学楼已基本完工
今年海口中小学新生入户调查比例下降
海南高职(专科)批平行志愿投档分数线出炉
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2018届音乐表演班的11名大学生用17种语言翻唱的歌曲《带你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