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8月9日讯(记者杜润涛)周末走上街头进行卫生清理,走进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戴起袖章走上街头进行文明劝导……我市教育系统通过构建志愿服务常态化,使市民的文明、卫生习惯有了改变,推动我市形成教育新风尚。
构建三位一体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活动是一项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在这个活动的开展中需要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才能够更好地构建我市教育系统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效机制。”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市教育局一直号召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联系家长和社区等,把志愿服务活动铺开来,构建成学生、教师、家长三位一体的志愿服务体系,进而推动我市教育系统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
志愿服务体系在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许多学校利用家长委员会组建成了多支家长志愿团,构成了全市志愿服务活动的一道靓景。如在十四中,师生和学生家长一起走上街头发传单、做宣讲、指挥交通;在十二小,学校通过亲子游戏让家长熟悉“双创”知识,组建家长志愿者团队让“双创”走得更稳。
志愿服务引领新风尚
良好的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如何为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志愿服务体系的建立及活动的开展,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认识到志愿服务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意义,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主动走上街头去劝导别人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要乱丢垃圾?在以前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三十三小学生家长石小龙表示,由于生活习惯问题,自己对什么是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都不了解,走在大街上看到一些不文明行为也认为是理所应当。第一次听孩子说要他跟孩子一起去上街劝导交通,石小龙说什么都不同意,自己都不遵守如何去劝导别人?但最终拗不过孩子,当他走上街头去劝导交通的过程中,才真正意识到“城市建设、人人有责”的内涵,现在走在街头,看到一些不文明行为就会不自觉地去劝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