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南海风云
崖州孙氏:德行诗文传风流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陈耿 时间:2016-08-16 14:58:36 星期二

 清代海南探花张岳崧为孙宗哲父亲八十大寿题写的“香社耆英”牌匾。

位于海口市府城南5里沙上村的迁琼始祖孙开文墓。

三亚市崖州区梅山村委会梅东村孙有度珍藏的百年《崖县孙氏族谱》。 

  文图 记者 陈耿 通讯员 庞坚

  南宋淳熙丁未年(1187年),福建古田县人孙开文“举孝廉”,携带家属出任琼山知县,卸任后,喜欢上琼北风土,落籍在府城南门外的“那梅口图”,即今海南东线高速公路府城入口处附近的那梅村,去世后葬在城南5里外的沙上村,今仍有家族墓地“藏孙园”。此后的800多年间,孙开文的后裔迁居全岛的13个市县,有的回迁内地后,又二次移民到琼州大地,开枝散叶,现有人口约4万人。

  海口市国兴大道旁瓦灶村的“乐安堂”《孙氏族谱》记载了这个姓氏的源头和去向,明代中后期,孙开文的一些后人前往儋州、崖州等地经商,有的定居下来,繁衍生息。其中崖州孙氏耕读传家,人才济济,在当地留下诸多风流佳话。

  “宋淳熙讳开文公,以孝廉选知县,由闽官琼,因家焉,是为我族迁琼始祖。迄明季而有讳述公,以贡士授马平教谕,升雷州教授;正德、成化年间,宜山县公、才盛公、才选公先后来崖,是为我族迁崖支祖。”三亚市崖州区梅山村委会梅东村81岁老人孙有度,珍藏着一套民国四年由广州西湖街“宝珍楼”刊印的《崖县孙氏族谱》,至今已有百年,虽然部分页面破损,但并不妨碍阅读,了解崖州孙氏的历史源流。

  张岳崧的莫逆之交

  从西线高速公路向南驱车,途经乐东九所,很快就进入三亚境内,从梅山出口路下来,朝西再行约3公里,便来到梅东村。村民孙令芬祖屋正堂后方的檩条上,挂着一块木牌匾,自右向左有4个行体大字“香社耆英”,右侧的一列竖字为“衍五孙世伯八旬大寿”,左侧的落款是“赐进士探花及第、翰林院编修、愚姪张岳崧题并书”。

  69岁的孙令芬告诉海南日报记者,这是先祖孙宗哲请好友张岳崧为父亲孙衍五80岁生日题写的牌匾,在战乱时期,为了保护它,多次埋藏在谷仓底部,用稻谷盖住,才得以存留到今天。

  据光绪《崖州志·人物志》记载,梅东村岁贡孙宗哲(1772—1826),“为文瑰奇伟丽,尤精理解”,曾与定安张岳崧一起在羊城广州求学,当时他们都很出名,文才不相上下,而且是莫逆之交。有一年,张岳崧回琼省亲,暂时寓居郡城,当时孙宗哲也住在府城,经常步行前去拜访张岳崧,二人交情之深非同一般。

  孙宗哲留下诗集《爱竹轩诗稿》传世,《崖县孙氏族谱》中收录了他的部分诗作,其中的《山斋寄怀友人》,还被《崖州志·艺文志》所选录:

  林间坐卧倦于游,

  小有羲皇午梦幽。

  心迹欲邀名士鉴,

  话机难与俗人投。

  花天对影风清榻,

  雪夜思君月满楼。

  吾辈但知行乐在,

  任输江上谈情鸥。

  孙宗哲有位女儿,嫁给当地港门村黎万安为妻,24岁丧夫,此后一直孀居,《崖州志》称其“品行端肃,乡人称之”,卒年56岁。

  族谱记载,孙宗哲的迁崖始祖为明代正德八年(1513年)到当地从事贸易的孙才盛,先后住在抱龙村和新庄村(在今乐东九所),其孙子孙德秀迁到今三亚梅山村委会的梅西村,曾孙一辈又从梅西村迁到梅东村;孙才盛入崖不久,弟弟孙才选也迁徙而来,先是同他一起住在新庄,后又迁到黄流;他们的弟弟孙才能则仍住琼山。

  孙宗哲是孙才盛的八世孙。

  “崖中人士大半出其门”

  梅东村北靠常年郁郁葱葱的芙蓉岭,南向蔚蓝大海。

  “南溟到此尽边头,独耸危峰瞰一州。秋水直将天色混,遥山犹带暮烟浮。田间绿绕千畦稻,云际青归数叶舟。喜续龙山成盛会,参军岂足擅风流?”某年重阳,孙才盛的十世孙孙如棠登上芙蓉岭,写下4首七律《重九等芙蓉峰》,这是其中之一。

  孙如棠3岁时父亲孙式谟亡故,跟随祖父读书,年龄稍长就博通经史,学业过人,所到之处,名扬一方,可惜屡试秋闱,都未能中举,终其一生只是一名“贡生”。

  孙如棠侍奉孀母林氏“承颜养志,得其欢心”,母亲54岁去世时,孙如棠过于悲哀,哭得左眼都失明了。

  孙如棠以学问和品行名噪一时,平生从无疾言遽色,风度翩翩,涵养和度量都很过人,《崖州志》称“崖中人士大半出其门”,崖州地区的读书人大半都被他教过,他所写的文章也被传诵一时;孙如棠家规严明,族中子弟若有造次,他必依据礼法管教,诲人不倦。

  孙如棠的女儿18岁嫁给崖州城西厢陈发瑸,光绪壬午年(1882年),崖州地区爆发大规模瘟疫,孙氏夫家相继去世,陈发瑸也染病在床。众人都说这种疫病会传染,都想方设法远离避灾,孙氏却宁死不走,并向天祈祷,愿意以自身代替丈夫的疾病,不想陈发瑸还是死了。此后,孙氏葬了丈夫,又独自抚养儿子成人。孀居23年之后,孙氏于45岁去世。广东督学闻讯,以“节孝流芳”四字牌匾旌表其贞烈行为。

  由此观之,这个家族对子女教育的重视,以及潜移默化的影响,都是他们在崖州地区博得好名声的根基所在,并非浪得虚名。

  为安葬朋友放弃科考

  孙家女子不乏“烈女”。又如黄流廪生孙元度的女儿,嫁给乡人邢于蕃为妻,22岁时生了儿子邢谷楹,不料孩子出生刚7天,邢于蕃就病故了,孙氏劬劳鞠养,直到儿子成年。守寡独居18年之后,孙氏病故,也得到督学旌表“节孝流芳”。

  孙元度是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最早迁崖的“宜山县公”孙官的后人,其文章言论、见解,精辟动人,在琼台书院读书期间,很受书院主讲的雷琼兵备道道台江国霖(1811-1859)的爱重,一时间众多名士都争相与他结交。他在家乡黄流居住期间,“端风正俗,锄土匪,禁洋烟,倡义济会,尤其最著者”,为乡闾公益事业出力不少。

  孙元度平生看重气节、友谊。他的好友张景云不慎在府城摔下城墙身亡,年仅30岁,当时孙元度正准备渡海参加选拔举人的秋试,得知张景云的遭遇后,毅然弃考为友扶灵回归故里,并亲自安葬,不久,他也病故。如若不然,孙元度可能会考中举人,甚或进士。

  孙元度有一位曾到黄流读书一年有余的崖城西里学友——黄中兴。一年,当地匪徒冲入黄中兴所在的榕树塘村,抢劫屠戮,纵横蹂躏,黄中兴与父亲走散。后来听说匪徒已将其父掳至村里的文昌庙前,便不顾众人拦阻,嚎啕大哭着去找父亲。草寇散去后,村人集合时发现黄中兴与父亲双双死在一起,尸旁有一枚被折断的弓,据推断是黄中兴见父亲被杀后,愤怒之下与匪徒搏斗时夺过来的弓弩。

  黄中兴死时才19岁,为撰文纪念这位同窗,孙元度寻访了多位知情人,并回忆起黄中兴十四五岁到黄流读书时,“见其父来视之,君依依若孩子然”的情形。孙元度的这篇文章题为《黄孝子传并序》,情真意切,让人读来潸然泪下,父子亲情跃然纸上。

  孙元度是清代崖州地区首屈一指的文人,虽然因为早故,无缘更高级别的科举功名,但从传世的文章来看,历史的记载和时人的推重,绝非溢美之词。他游览“大小洞天”后所写的《鳌山探胜记》,融名宦掌故和文物考究为一体,既有现场景物描写,又有适度抒怀,如今看来,仍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今天三亚“大小洞天”景区的导游解说词,基本上源自该文的内容。

  孙元度游览“鳌山”的时间是咸丰四年(1854年)十二月初一,同行的15个人当中,有其族弟孙如棠。

 

 

相关链接:

海内“孤本”清代邹梧冈版《三国演义》再编面世
河北临西村民挖出清代文臣石像 目前正在防腐清理
安徽阜阳工地发现清代古墓 墓主或为大内侍卫

 

(编辑:吴茜)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