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琼台俊杰
霸王岭上新希望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梁振君 邓海宁 时间:2016-09-18 09:10:01 星期日

王下乡270名初中学生迁移至昌江民中就读。 记者 宋国强 摄

离开之前的凝望。 记者 宋国强 摄  文见习记者 许林 记者 梁振君 邓海宁

  10年前,教育扶贫移民工程实施后,昌江王下乡六所乡村小学合并进王下中心学校,县里加大对中心学校的教育资金投入,电脑室、电子白板等教学设备逐年增加。在这里,一批又一批的王下乡孩子走入县城的初中、高中,甚至走进大学的校园。到目前为止,昌江教育移民工程实施10年,4959人受益,108人圆梦大学校园——

  再过几天,家住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的韩雪艺就要结束暑假,回学校开始大三的学习生活。

  这个就读于三亚学院会计学专业的黎族女孩的命运,和4959名贫困学生一样,都因昌江教育扶贫移民工程改变——他们有机会走出家乡的大山,在更广阔的舞台上书写自己的人生。

  实施整整10年,受惠于教育扶贫移民工程,王下乡共有932人走出大山,其中108人实现了大学梦。而在2006年以前,王下乡学校初中毕业生已连续15年无人考取普通高中。

  新的希望,正在霸王岭上孕育。

  摆脱贫困的探路者

  韩雪艺的家在王下乡三派村委会牙劳村,这是个位于霸王岭深处的村庄,坐落在半山腰上,四面环山。两间砖房,一个小院,便是她和父母的家。

  王下乡是海南省最贫困的少数民族乡镇之一。2006年前,王下乡农民年人均收入仅600元,村民基本靠民政救济生活,全乡青壮年文盲、半文盲占总人口的80%以上。

  是教育扶贫移民工程,悄然改变了王下乡贫瘠落后的精神面貌。

  改变始自2006年秋季,昌江转换扶贫思路,把王下乡271名初中生整体搬迁到县民族中学免费读书,实施“包吃、包住、包入学”和医疗费实报实销的惠民政策,让大山里的孩子走出山寨接受县城优质教育,用知识改变命运。

  2012年,韩雪艺的大哥韩仁飞在高考中以600分的成绩被江西九江学院录取,成为了王下乡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大学本科生。

  2013年,弟弟韩仁辉更是考上了华北电力大学控制与计算机学院,成为了王下的首个“一本生”。

  一门出了三个本科生,2006年以前,这在王下乡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他们成为了父亲韩经忠的骄傲。

  “不读书,我和哥哥弟弟根本没有机会出去,更不敢想象能圆大学梦,见识外面的世界。”韩雪艺告诉记者。

  在离牙劳村不远的三派村三队,张菲、张漂两姐妹的家同样背靠霸王岭,站在屋前放眼望去,依然是连绵不绝的大山。

  如果不是读书,张菲和张漂很有可能和自己的祖辈一样,读完初中就去打工,或者在村里结婚生子。

  现在姐妹俩也要启程赶往海口,她们分别就读于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和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开学就要上大二。她们的未来,有无限种可能。

  “教育扶贫移民充分考虑适龄学生的实际困难,实施‘包吃、包住、包入学’和医疗费实报实销的惠民政策。”王下乡副乡长林克爱介绍,只要是王下户籍的适龄学生,都可以参与教育扶贫移民工程。

  2007年春季,昌江的经验获得充分肯定,省委省政府在全省10个市县推广昌江“教育扶贫移民”经验,确立了“海南教育扶贫移民”的科学发展新模式。

  教育扶贫移民工程为山里的孩子打开了崭新的大门,而孩子们也成为摆脱世代贫困的探路者。

  眼界开阔了,内心强大了

  王下乡的孩子们走出大山,面对高速发展的城市,回看静卧在大山深处的故乡,强烈的对比迫使他们成熟、坚强起来,改变现状的力量在内心悄然生长。

  2015年,张漂和张菲来到海口读书。她第一次看到高楼,第一次近距离体会车水马龙的都市生活。

  她和姐姐开始感受到家乡的闭塞落后,也更体会到父母持家供她读书的不易。以前一直觉得读不读书“无所谓”的她,迫切地希望毕业后能找份理想的工作,“帮爸爸减轻负担。”说完,张漂眼圈一红,眼泪顺着她清秀的脸庞滑落。

  捡柴火、洗衣、做饭……每到假期,懂事的姐妹俩回到家总是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出去读书真的很锻炼人,各方面自己都变得更成熟。”张漂说道。

  教育扶贫移民工程让家住钱铁村一队的韩秀芳懂得了感恩。

  作为家里长女的韩秀芳2011年考取了海南政法职业学院,现在在海口市交警指挥监控中心工作。

  如果不走出王下乡,韩秀芳也许早已在大山里嫁人。令她最难忘怀的情景是每次暑假回家,父亲韩帅为了给她攒学杂费,在橡胶林里起早贪黑的忙碌身影。

  感恩化作无穷无尽的动力,她立志要好好工作,用自己的努力让家乡的亲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这份感恩让自己的内心更强大,面对任何困难都不害怕。”韩秀芳说。

  2014年大学毕业的张志诚现在是海口一家地产企业的置业顾问,一路走来,这个家在王下乡三派村的小伙子最大的收获是开朗乐观的心态。

  身为置业顾问,每天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但刚到县城初中读书的张志诚却是个有些内向的孩子,“家里条件不太好,也没怎么走出王下乡,自己有些自卑。”

  是民族中学的老师、同学的关心帮助,让张志诚逐渐开朗了起来,为了帮助这些年级较小的山里孩子克服生活上的困难,学校还专门给他们安排了生活老师。张志诚的成绩逐步提高,这让他更加自信。

  谈到未来,张志诚坦言自己忘不了家乡的绿水青山和淳朴善良的乡亲父老,“如果有机会回昌江工作,一定要为家乡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王下乡正在发生改变

  10年,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间。但在王下乡,随着孩子们不断走出大山,带回全新的观念和见识,改变正在发生。

  走进位于群山环抱之间的王下乡中心学校,映入眼帘的是干净的操场,整洁的校舍。

  比起硬件的升级,孩子们身上潜移默化的改变更让人惊喜。

  中心学校校长范冠承2001年曾来到王下乡支教,印象中的山里学生性子野,不服教。十多年过去,在范冠承看来,有了优质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现在的王下乡小学生变得更加自信,思维观念也得到转变,能自觉养成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上课可以用普通话和老师对答交流,“这些会对孩子的家庭和父母产生深远的影响,他们会发现读书能够实实在在帮助自己的孩子进步。”

  韩仁辉、韩仁飞和韩雪艺都很懂事,每个假期都会兼职打工为家里减轻负担,学校和县里也都有助学金可以申请。但即便如此,凑够三个孩子的学杂费对在家务农的韩经忠和妻子来说,仍然很难。

  脸庞黝黑布满皱纹,双手粗粝指节凸起,两鬓斑白腰杆压弯,生活的重担无情地压在韩经忠身上,其实他刚满50岁。

  为了供孩子们读书,老两口经常出门打零工,割橡胶,咬着牙向亲戚朋友借钱,“再苦再累都会供孩子读书,就是不想他们和我一样,一辈子困在大山里。”韩经忠的主意一打定,几头牛都拉不回来。他受够了贫穷闭塞的苦。

  张菲、张漂的父亲张进强,想法和韩经忠一样,“即使有些舍不得,但我还是觉得送孩子出去读书、见见世面的决定非常正确。”

  “润物细无声”,通过教育扶贫,让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进而对他们的家庭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更多村民像韩经忠、张进强一样意识到读书能够改变命运,这正是昌江县委县政府希望看到的。

  近10年来,昌江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调整教育布局,推进教育扶贫移民工程。2016年高考一本入围率10.4%,同比增长2.3%;二本以上入围36.2%,同比增长7.3%。越来越多的孩子正借着教育扶贫移民的“翅膀”,在梦想的天空自由翱翔。

 

 

相关链接:

开展创文问卷调查 海口市教育系统普及文明知识
海口市滨海九小:用文化铸就学校教育广厦
琼山区教育局 推动教育均衡发展让每个孩子沐浴教育公平阳光

 

(编辑:吴茜)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