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风光粉饰战争
红色的“检阅济”、密密麻麻的日文,这些馆藏的明信片,不少已有邮寄过的痕迹。
明信片《海口所见》,淡蓝色的日文字迹显示:寄件人是南支派遣八三零部队一位军人,收件人为住在日本福冈一位名为吉川敏雄的人。信件大意是:“吉川兄,多保重吧!我现在很好,正在参加某某战争,向你致敬!”
又如另一张明信片则由寄件者向收件人介绍海南的风土:“华南水稻种植可收两季,而日本只收一季。”值得注意的是,明信片上均印有“日军便邮”的字样。
海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兴吉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二战期间,各国都有发行类似的军邮明信片,有的为收费军邮,有的则由军方统一支付邮资,在军中免费发行。明信片上内容主要是当地风景宣传,由军人将侵占地的风景寄回去,提高士气,与家人沟通,为支持战争的军方行为。
张兴吉留意到,上述《海口所见》明信片中所出现的“某某部队”是用两个圆圈来表示,落款处的“南支”事实上是华南派遣军 ,是当时日军一个大战役范围的部队。之所以模糊部队名称,是因为当时日方军邮有着严格的审查制和保密制,因此,写明信片者主要是向对方报平安,并介绍一下风土人情,但是内容又不能太具体。
记者翻看这些明信片发现,其中不乏体现当时海南一片风和日丽之景象:古城江观氏画下的《海南岛市场》,几位头顶草帽的岛民围坐在一起,鸡、鸭在箩筐里待卖;同样,一张名为《海口市场》的黑白摄影作品也有着同样的集市祥和之景。
日军此举是出于何种目的?张兴吉表示,一方面,日军侵琼后,为实现其领土野心,对海南岛进行移民是一个重要的举措,将这些美丽风光展示给收件的日本人,意图吸引更多的日本移民来琼。另一方面,选取一些“和平”之景作为明信片内容,不难看出日军当时有粉饰战争之嫌。
(编辑:吴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