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风熏浸
仔细端详筒瓶上的这幅仕女图,女主容貌俊俏,仕女笑意盈盈,似曾见于何处。翻看明代《三言二拍》《金瓶梅》《西厢记》《水浒传》等刊本,大量精美的插图跃于眼前,这些插图中,有与这件瓷器的图案几近重合之作。这就引出另一个话题:明代版画创作对瓷器绘画的影响。
明代院画的衰落导致宫廷绘画市场崩溃。宫廷艺术市场解体之后,文人画家面临两种生存状态:“遣兴”“自娱”,不以书画为生;面对市场,向职业化、商业化发展。这时许多画家转向建筑、园林、版画、家具、制瓷等行业抒发艺术才情。这一时期,由于雕版印刷的进步,这些画家的绘画作品多刊印成画册,当时景德镇民窑工匠们将这些文人画家的画册作为摹本,搬到瓷器上,生产一些符合这类文人或画家口味的产品。
晚明刻书出版业非常发达,出于商业竞争与艺术装帧的需求,版画创作需求甚大。诸如陈洪绶、丁云鹏、崔子忠等都是著名的书籍版画插图名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项南洲刻《李卓吾先生批点西厢记真本》(插图西陵天章阁崇祯十三年刊本),内有挂陈洪绶、曾鲸等人署名的插图二十幅。插图以十幅美人图,与十幅花鸟图交错出现,在晚明诸本中别具一格。仔细端详这些插图,人物衣饰完整、神情丰富,庭院落落蕉石怡然,虽是细笔白描,然而物态毕现,如临其境。回看筒瓶,主仆二人服饰线条婉转流畅,衣纹转折浓淡晕染,俨然小说版画挪移于此;再看此情此景,恰似莺莺般贵族女眷庭院梳妆。
不难想象,这类融合了庭院、花鸟、仕女等元素的器物代表上层社会的审美,加之这些人物画功力深厚,非一般工匠才力所能企及,价钱不菲,更是富贵人家、文人雅士追捧的对象。
(编辑:吴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