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时期
不再茹毛饮血,享用烧烤美食
树枝在熊熊火焰中发出爆裂的轻响,粗犷而浓郁的肉香渐渐四散开来。身披兽皮的女人为了驱赶洞穴的潮湿,紧紧挨着火堆用骨锥凿开兽类的关节,不知是想给丈夫做一把趁手的骨匕,还是要给自己做一串别致的项链。
据省博物馆研究员丘刚介绍,在海南所发现的洞穴古遗址并不多,但在三亚落笔洞发现的古人类牙齿化石,将海南的人类历史推向了一万年前。
位于三亚吉阳区落笔村东印岭东侧悬崖下的落笔洞遗址是一处天然的石灰岩溶洞,经C14年代测定,出土遗物和堆积物年代距今约1万年,在文化发展时序上处于旧石器时代末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过渡阶段。
1992年3月和1993年冬季,考古学家对落笔洞遗址进行了全面考察和先后两次发掘,除发现13枚人类牙齿化石、动物化石外,还出土了一批石、骨、角制品等文化遗物及用火遗迹。这座当时海南省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也是迄今为止中国旧石器文化分布最南的一处遗址,给海南人带来了巨大的惊喜——它意味着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早在万余年以前便有人类生活作业的痕迹,而这些遗存中处处可见先民智慧的散发。
为了遮挡烈日风寒,躲避猛兽袭击,落笔洞人选择了洞穴生活。从遗址中出土的石器来看,包括了敲砸器、砍砸器等多种工具,可以基本满足狩猎、劈柴所需;而从遗址中发现的堆积物来看,大量的螺、蛤、蚌壳和大型哺乳动物化石等,足以佐证捕捞作业、狩猎生产均在落笔洞人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看着一个个原本生长在华南虎、亚洲象,甚至已经绝种的貘身上的碎骨和牙齿化石,再联系到生产工具上烟火燎烧的痕迹,许多考古学家露出会心一笑:原来,万余年前的落笔洞人也是“吃货”中的“肉食动物”,并且不再停留于“茹毛饮血”的野蛮阶段,香气浓烈而健康卫生的烧烤类食物显然更得他们青睐。
展开合理想象,我们能够看到这样一幅画面:深山密林中,落笔洞人挥舞着手中的石器、骨匕,三五成群地呐喊着追逐落荒而逃的大型野兽,那般骁勇而矫健的身姿引得洞中正在取火的少女引颈而望。
彼时流连唇齿的每一道美味,都是勇敢而智慧的落笔洞人,用双手向大自然换来的生的希望。
值得一提的是,落笔洞遗址堆积物中还含有大量螺、蚌及蚶类的遗骸,说明海南人万余年来都专一地向往着海洋赋予的珍馐。但是,或许是落笔洞人还没有学会网鱼技术,洞内极少发现鱼骨化石,他们只能捡拾被冲上海岸的贝类、小鱼浅尝一二,真正的“望洋兴叹”。
(编辑:吴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