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市场说干就干
在有想法、肯实干的人眼中,刚刚建省的海南遍地是黄金,有人凭借敏锐的经济头脑捕获了商机,有人用勤劳的双手换来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或许是被“十万人才过海峡”的闯海潮吸引,1992年冬天,远在东北的李金容背上简单的行囊也踏上了驶向广东湛江的列车,渡过琼州海峡,历经三天三夜,来到了南国之南。
当轮船停靠在海口秀英港码头,从船上走下来的那一刻,李金容感受到了温润如春的风,看到了满目的绿,26岁的他仿佛感受了新生活的狂热召唤。他说,“船上很多‘闯海人’和我一样,背井离乡,就为了到年轻的海南来闯一闯,干出一番男儿的事业!”
在茶店打了两年工让李金容看不到希望,他沉淀下来,仔细做了分析,“海南刚刚建省,每年涌入海南的人如此之多,电视越来越成为家庭生活的必需品,这个数量和势头不可估量,我是不是能就此做点什么呢?”
不如开维修店修电视?李金容细琢磨。刚巧,李金容20岁时学过器械维修,修电视应该不是难事。于是他开始找铺面、买维修工具……为了省钱,李金容借了辆老旧的凤凰自行车,车梁上常挂着他的盒饭。
从租不起铺面,顶着烈日走街串巷地吆喝,到赚了钱开了店铺并招收了徒弟,从孑然一身到家庭美满,李金容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与“闯海人”的背井离乡不同,高东柏一直在家乡万宁谋生,虽不用受思乡之苦,但只要一回忆起那段辞职开修理厂的日子,他就忍不住红了眼眶,“那时我已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根本无路可退,只能咬着牙撑过去。”
1988年前后,高东柏就职的万宁市通用机械厂效益逐渐不好,担任车间主任的他有了辞职闯社会的念头。海南建省后,越来越多的人和汽车涌入万宁,有工厂的车,有私人车。
老话说得好: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高东柏认为,“车子多了自然免不了要修理,我又有技术,不如修车吧。”那几年,高东柏身边不少有技术的人选择辞职创业,但修理动力车配件的却不多。
说干就干,凭借过硬的本领和亲友的支持,1989年元宵节后的第一天,“东柏修理厂”开张了,瞄准市场空白,主要修理汽车配件。没想到开业第一天就赚了近30块钱,那时他每月工资不过42元。
(编辑:吴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