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沉香木
琼州采香图
文本刊特约撰稿 曾庆江
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北宋元丰年间担任琼管体量安抚使的朱初平,能够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多次向朝廷进言要求减轻相应的负担,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让海南百姓真正体会到“皇恩浩荡”。因此,他被海南人民记住并祀为名宦。
招抚湘西南侗族
关于朱初平的情况,《宋史》少有记载。《全宋文》综合宋人郑獬《郧溪集》以及《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会要辑稿》等史书大致勾勒了朱初平的基本履历:“嘉祐二年进士及第。为馆阁校勘。熙宁初年调大理评事,迁光禄寺丞,为荆湖南路提刑。六年,诏充集贤校理。迁太常博士,就为湖南运副,擢祠部员外郎。朱初平于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及第第五名。
在湖南任职为朱初平一生中的重要时期。他先后担任荆湖南路提刑和湖南转运副使等职务。在熙宁九年(1076年),朝廷先后委派沈起、刘彝担任桂州(今广西桂林)知州,筹备对交趾(今越南北部)的战事,诚州等地杨氏家族听说官兵要过境,专门杀牛设宴以作战守之备。担任荆湖南路提刑的朱初平受命前往招抚,但是转运副使蔡烨却认为杨氏家族肯定会负隅顽抗不肯接受招抚。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朱初平最终争取到首领杨光僭等人的归附,出色完成任务。杨光僭为杨通宝孙子,当时已经八十多岁,在侗族地区有着很高威望,朱初平特地上奏朝廷任命他为诚州刺史。这样,侗族的其他首领如杨光衔、杨昌愠等也率众归附,朱初平再次上奏朝廷予以官职安抚。朱初平稳妥地处理好侗族等少数民族事务,得到朝廷的认可,因此被擢升为转运副使,成为地方要员。
任职琼州,为民请命
在元丰三年(1080年),朱初平被任命为琼管体量安抚使,前往处理海南相关事务。对于海南来说,琼管安抚使就是最高行政长官,一般都由琼州知府兼任。体量安抚使则为临时委派的地方事务官,一般是遭遇天灾或者边境用兵等特殊情况才予以派出,事情处理完毕即行召回。朱初平被任命为琼管体量安抚使,给我们透露出两个信息,其一是海南出现了非常棘手的问题,非朝廷大员不能应对;其二是朝廷对朱初平的充分信任,这个信任自然来自他的湖南经验。
海南岛经过唐宋几百年的有效管理,封建政权的管理已经相当有效,经济文化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不再是化外之地,也需要像内地各地区一样缴纳各种赋税。朝廷摊派再加上地方官吏的层层盘剥,自然给当地百姓带来极大的灾难,百姓苦不堪言,极大地影响地方稳定。虽然政府对黎族地区一再施行羁縻之策,但是动荡不安的事情仍然频繁发生。朱初平就是在这个情况下临危受命前往海南的。
宋朝时海南四州军属于产盐地区,政府实行官办官卖制度,但是由于“无定额”,管理盐政的官员层层加码,最终导致不少盐户破产。朱初平了解情况后就此朝廷上书说:“琼州、朱崖等处官卖盐不售,即令主管牙前赔买,及有诸处虚张盐额,初不曾纳足而令专典赔纳者,并乞与免放。”他还就此建议朝廷“立定每丁所买盐数”,以防止“擅增盐数”的事情再次发生。海南由于黎峒众多,因此户籍管理混乱,地方官吏就此浑水摸鱼,鱼肉百姓,导致赋税过重,进而引起民族矛盾的问题,朱初平也屡屡向朝廷上书,希望得以根治。
王安石变法实行免役法,朱初平认为这一做法给海南人民带来灾难,就此上书说:“琼、崖、儋、万,越在海外,道路不通,民既贫苦,仍出役钱,其少人处,不免依旧轮差。以投雇为名,其间大半贫困,不曾输纳,甚者逃入黎峒……”最终免役法未在海南施行,由此可见朱初平“为民请命”的爱民、护民之心。
海南孤悬海外,有不少物资都是从内地通过船只运输过来的,因此征收船舶税是官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相当长时间内,船舶税都是按照舟船的规格来丈量计算的,使得商人在贩运牛米金银布帛方面的利润严重不对等,这对于一直比较匮乏米、牛的海南发展与稳定是极为不利的。朱初平建议朝廷以货物品种价钱进行收税。对于王安石的保甲法,朱初平也因地制宜,根据海南的特殊情况进行实施:“黎峒宽敞,极有可为良田处,欲候将来事定选官,拣愿耕少壮之人,籍成保甲,与黎人杂处分耕。各限以顷亩,教以弓矢武艺,足以枝梧边寇。”这是针对黎族比较集中的地区而来的,一方面有利于民族融合,另一方面又可以作为一种军事力量存在。岛南的吉阳军(今海南三亚)由于税米不足需要其他州军补给,由于支移有劳民之苦,而且路上可能会遭到打劫,朱初平提出折变成交纳现钱,一定程度上减轻百姓的负担。
总体而言,朱初平作为中央政府临时委派的海南地方大员,虽然任职时间不长,但是却能够在迅速了解海南地情的同时,多次为民请命,向朝廷陈说各种利弊以及建议,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族矛盾,推动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他被海南百姓记住并祀为名宦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苏轼诗作中的一段公案
苏轼曾经谪居海南昌化军(今海南儋州)长达三年,并有不少诗作传世,后人将其收集整理成《居儋录》(又称《海外集》)。在《居儋录》中《和拟古九首》其六有这样的诗句:“沉香作庭燎,甲煎纷相如。岂若注微火,萦烟袅清歌。贪人无饥饱,胡椒亦求多。朱刘两狂子,陨坠如风花。本欲竭泽渔,奈此明年何?”苏轼还自注:“朱初平、刘谊欲冠带黎人,以取水沉耳。”诗歌的大意是说海南盛产沉香、胡椒等,人们索取无数,而作为地方官吏的朱初平、刘谊等人更是竭泽而渔,诗人不由感叹,当地百姓今后的日子不知道怎么过。朱初平曾经担任琼管体量安抚使,而作为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的刘谊自元丰元年担任广南西路提举常平等事,后和朱初平一起被派往海南,苏轼所言自然不能轻易断为妄言。但是,苏轼诗中所言,是否是事实,需要根据其他材料予以辨析,以还原朱初平的形象。
事实上,在委派朱初平出任琼管体量安抚使时,朝中就有不同意见。时任御史的丰稷说:“闻初平轻信寡谋,尝招诱蛮人杨光僭等,几被囚执,仅获生还。今持节度海,经制黎蛮,先声已轻,难致后实。伏望改授详练之士,镇抚南徼,免生事变。”丰稷反对朝廷派遣朱初平前往海南处理相关事宜,是因为认为他“轻信寡谋”,在招抚杨光僭的过程中,差点被囚禁性命不保,如果再派往海南处理黎族事务,势必会被他们看轻,没有什么效果。这一建议,并没有得到朝廷的采纳,因此朱初平、刘谊等人最终被派往海南。丰稷的言论其实并不能证明朱初平“轻信寡谋”,相反他却像一个孤胆英雄,最终完成了招抚任务。
在古代,插花、挂画、斗茶、品香等被称为士大夫的四大雅事。海南自古就盛产沉香,且中外驰名,宋朝被贬海南的宰相丁谓为此还专门撰写了《天香传》。为了迎合上层社会对沉香的大量需求,海南地方官吏加大了香农的盘剥,一方面导致不少香农破产,另一方面又加剧了沉香生态链的断裂。苏轼在海南生活三年,应该是亲眼目睹过地方官吏对香农的残酷剥削,因此将这笔香农的血泪债记在了曾担任海南最高行政长官的朱初平、刘谊身上。
朱初平作为一个多次为民请命的官员,其实并没有盘剥香农,相反还向朝廷陈奏其中严重的弊端:“每年省司下出香四州军买香,而四州军在海外,官吏并不据时估实直,沉香每两只支钱一百三十文。既不可买,即以等料配香户,下至僧道、乐人、画匠之类,无不及者。官中催买既急,香价遂致踊贵。每两多者一贯,下者七八百。受纳者既多取斤重,又加以息耗,及发纲入桂州交纳,赔费率常用倍,而官吏因缘私买者,不在此数,以故民多破产。海南大患,无甚于此。”朱初平认为海南最大的祸患就在于地方官吏对香农的盘剥,是有别于先前那些官吏的,更不应该是苏轼诗中的“狂子”。由此看来,苏轼对自己这位“年兄”(苏轼与朱初平为同科进士)还是不太了解,担任过海南最高行政长官后来被百姓祀为名宦的朱初平实属“躺枪”……
相关链接:
创时代风景 闯海南创精彩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