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作中的一段公案
苏轼曾经谪居海南昌化军(今海南儋州)长达三年,并有不少诗作传世,后人将其收集整理成《居儋录》(又称《海外集》)。在《居儋录》中《和拟古九首》其六有这样的诗句:“沉香作庭燎,甲煎纷相如。岂若注微火,萦烟袅清歌。贪人无饥饱,胡椒亦求多。朱刘两狂子,陨坠如风花。本欲竭泽渔,奈此明年何?”苏轼还自注:“朱初平、刘谊欲冠带黎人,以取水沉耳。”诗歌的大意是说海南盛产沉香、胡椒等,人们索取无数,而作为地方官吏的朱初平、刘谊等人更是竭泽而渔,诗人不由感叹,当地百姓今后的日子不知道怎么过。朱初平曾经担任琼管体量安抚使,而作为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的刘谊自元丰元年担任广南西路提举常平等事,后和朱初平一起被派往海南,苏轼所言自然不能轻易断为妄言。但是,苏轼诗中所言,是否是事实,需要根据其他材料予以辨析,以还原朱初平的形象。
事实上,在委派朱初平出任琼管体量安抚使时,朝中就有不同意见。时任御史的丰稷说:“闻初平轻信寡谋,尝招诱蛮人杨光僭等,几被囚执,仅获生还。今持节度海,经制黎蛮,先声已轻,难致后实。伏望改授详练之士,镇抚南徼,免生事变。”丰稷反对朝廷派遣朱初平前往海南处理相关事宜,是因为认为他“轻信寡谋”,在招抚杨光僭的过程中,差点被囚禁性命不保,如果再派往海南处理黎族事务,势必会被他们看轻,没有什么效果。这一建议,并没有得到朝廷的采纳,因此朱初平、刘谊等人最终被派往海南。丰稷的言论其实并不能证明朱初平“轻信寡谋”,相反他却像一个孤胆英雄,最终完成了招抚任务。
在古代,插花、挂画、斗茶、品香等被称为士大夫的四大雅事。海南自古就盛产沉香,且中外驰名,宋朝被贬海南的宰相丁谓为此还专门撰写了《天香传》。为了迎合上层社会对沉香的大量需求,海南地方官吏加大了香农的盘剥,一方面导致不少香农破产,另一方面又加剧了沉香生态链的断裂。苏轼在海南生活三年,应该是亲眼目睹过地方官吏对香农的残酷剥削,因此将这笔香农的血泪债记在了曾担任海南最高行政长官的朱初平、刘谊身上。
朱初平作为一个多次为民请命的官员,其实并没有盘剥香农,相反还向朝廷陈奏其中严重的弊端:“每年省司下出香四州军买香,而四州军在海外,官吏并不据时估实直,沉香每两只支钱一百三十文。既不可买,即以等料配香户,下至僧道、乐人、画匠之类,无不及者。官中催买既急,香价遂致踊贵。每两多者一贯,下者七八百。受纳者既多取斤重,又加以息耗,及发纲入桂州交纳,赔费率常用倍,而官吏因缘私买者,不在此数,以故民多破产。海南大患,无甚于此。”朱初平认为海南最大的祸患就在于地方官吏对香农的盘剥,是有别于先前那些官吏的,更不应该是苏轼诗中的“狂子”。由此看来,苏轼对自己这位“年兄”(苏轼与朱初平为同科进士)还是不太了解,担任过海南最高行政长官后来被百姓祀为名宦的朱初平实属“躺枪”……
相关链接:
创时代风景 闯海南创精彩“双十一”海南大学生购物排行服装居首 理性消费应大力提倡国家旅游商品研发中心海南联合研发基地海口挂牌成立
(编辑:吴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