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经贸与文化交流的见证
据广东知名文物鉴定专家谢海山等人鉴定,潭门渔民捐赠的物件中,“最年轻”的也有100余年历史,最久远的则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期间五代、宋、元、明,以及民国时期等各阶段均有呈现,跨度久远,且包含了福建、江西、广东及浙江各大民间窑址出产的器具。此外,还有来自东南亚和欧洲地区的物件。
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物件,是怎样来到潭门渔民手中的?卢家炳说,有一部分是以前渔民在南海上生产作业时打捞到的,一部分是渔民在南海一些岛礁上捡到的,还有一些是祖辈行船到东南亚各国时用渔获以物易物换来的。
“由此可见,从古代起,整个南中国海都是一条非常繁忙的海上交通线,海上丝绸之路就是一条商路,海南是这条航路上重要的停靠点之一,才会有这么多的货品遗留下来。”南海博物馆筹建办业务组组长张建平说,渔民们捐赠的文物和文物标本,是中西经贸与文化交流的见证。
据史料记载,自汉代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航道屡有变化,但海南岛始终扼航道之要冲。唐宋时期,商船从广州启运,途经海南岛,经南海到波斯湾、红海,经航东南亚、南亚、西亚,远达东非、北非和地中海沿岸国家。
“这件明代青黄釉划龙纹五辅首缸,听说出水时里面装着各式的瓷器胭脂盒,应该是当时货主用来保护各种小件瓷制品的。”谢海山对渔民们捐赠的部分物件的年代、用途做了初步鉴定。
在渔民们捐赠的文物和文物标本中,有些物件专家能将来龙去脉摸得一清二楚,但有些器物,就连专家也无法断言其用途,比如一件漏斗形的中间有三个圆形小孔的白色小瓷器物件。“有些渔民说这是香插,有些说这是咖啡漏,说法不一。究竟这是什么,目前还有待考证。”张建平说,“渔民们捐赠的东西有着比较厚重的历史文化感,对于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民间贸易交流很有价值,将其集中起来做一个展览意义特别重大。”
相关链接:
琼海谭门赶海节玩转琼海谭门 无比惬意建功祖国蓝色海疆 记海南省琼海市谭门海上民兵连
(编辑:吴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