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初期:发表文章就像考中状元
“你们都难以想象,当时的文学氛围是多么淡薄。别说文学园地了,就是像样的本土文学作品也难觅一二。”《五指山杂志》原主编陈运震做了大半辈子文学工作,想起当年仍不胜唏嘘。
年过古稀的他,可以说生在一个最特殊的文学年代:一方面青年们获取文学养分的渠道,大多是来自苏联等其他国家翻译过来的文学作品;另一方面,文学园地百废待兴,如一张白纸可供这些怀着满腔热血的年轻人肆意描绘。
他记得,解放初期,海南“成册”的文学杂志基本没有,“报纸倒是有一些,但专门开设文学栏目的太少太少,能发表一篇文章就像考中状元一般”。令年长的文学爱好者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当时的《新海南报》(即《海南日报》前身)开辟有一个综合性副刊版面,每次刊发的琼剧、民谣、诗歌、散文、短篇小说等文学作品,都引得大家争相阅读。
直到1962年,海南行政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创办刊物《征文之页》,大家的“文学之渴”才得以纾解。海南当代文学史研究专家毕光明介绍,该刊物采用的大多是海南基层文学爱好者或作家的作品,在围绕“颂扬党的领导、歌颂伟大的领袖、赞扬社会主义取得的成就”之外,也承担起培养海南本土作家的任务,甚至为了坚持琼崖本土风格以及给海南作家预留更多发表作品的机会,原则上不采用非海南地区作家的稿件。
《征文之页》受到了文学爱好者的广泛关注,许多基层单位常常将其以墙报的形式张贴出来供人阅读。可惜的是,后来政治斗争此起彼伏,《征文之页》在办了16期后于1965年停刊。
(编辑:吴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