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本地文学人才成长
韩芍夷说,文学杂志好似是公益事业,像学校教育学生、培养人才一样,文学杂志也在推动一方文学事业的发展,而《椰城》作为一份区域性的文学杂志正是见证了一代人的成长。
翻阅《椰城》杂志,作者中不乏今天熟悉的名字,韩少功、李少君、张浩文、符浩勇……包括韩芍夷本人也在它的见证下成长为一名作家。
“1993年为了庆祝《椰城》面向全国公开发行,《椰城》杂志社在海口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举办了‘椰城之春’笔会,请来了张抗抗、谌容、叶楠、方方、池莉等一些作家。”韩芍夷说。这样的笔会在那时常常是一帮文学好友们聚会畅聊的好机会。在1995年3月的杂志封面内页上,我们就看到了“《椰城》《天涯》作者座谈会”图集,老、中、青三代作家为两本文学杂志的办刊各抒己见。
“我记得还在内刊时期,《椰城》就常常举办笔会,让大家好好交流,我们也可以借此认识很多朋友。”省作协副主席符浩勇回忆,那时的他30出头,常常给《椰城》投稿。
“当时这份本土文学杂志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平台,我很感谢《椰城》。”符浩勇回忆:“大约是在1994、1995年期间,《椰城》有一个栏目叫‘海石花’,这个栏目每期会选一个作者的作品,旁边配上文学评论,这样的形式很活跃,对推动文学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对于符浩勇来说,这是自己文学之路上的珍贵经历也是对一个集体的回忆:“《椰城》杂志是我们这代人共同的回忆!”符浩勇现在还会给《椰城》投稿。
上世纪90年代,莫晓鸣从大学到工作,这期间不曾间断地向《椰城》投稿。“开始我投诗歌和散文,后来,当时的编辑部主任伍春杰鼓励我写小说,我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创作了中篇小说《城市何处》,随后《椰城》发表了我的这部小说处女作。”莫晓鸣说,直至今天,他都感恩这本杂志。“《椰城》发表我的作品是对我的肯定,也帮助我坚定了坚持文学创作的信心。”如莫晓鸣所言,这种无形中的鼓励让他在文学之路上行走到今日,2014年,他获得了海南省青年文学奖。
回忆椰城25年,韩芍夷说,没有大风大浪,《椰城》的“人生”是平淡的。而就在这份“平淡”中,它见证了海南文学的发展,见证了一批批作家们的成长,收获了自己的果实,同时作为一本地方刊物,也正在见证着文化与媒介的时代变迁。
相关链接:
公益满海口 志愿暖椰城马云来海口了!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南方总部将落户椰城海口六单位将做客椰城纠风热线 接受市民的投诉和咨询
(编辑:吴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