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琼台俊杰
琼台陶艺交流: 天人合一与生活美的对话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徐晗溪 王玉洁 时间:2017-01-13 09:35:51 星期五

海南陶艺人刘梅珍作品海南黎陶

台湾陶艺师作品。

 台湾陶艺师陈金旺的陶艺品。

旅琼著名雕塑家程连仲作品《极目江山》。  

  文记者 徐晗溪 王玉洁 图记者 宋国强

  东方写意陶艺作品、庭院仕女系列陶艺作品、手捏瓜瓣杯壶,伴随着台湾陶艺师廖正安用自制陶笛倾情演绎日本奥卡利那笛演奏家笛宗次郎的经典曲目《水心》……1月6日,为期4天的琼台陶艺交流展览会在海口举行,百余件出自海南、台湾17位陶艺家之手的作品齐亮相,这也是琼台两地首次举办陶艺交流活动。

  陶器是用泥土作为胚胎,用火低温烧制而成的新器物;陶器艺术源远流长,在中国美术史上被视为史前美术,陶绘纹饰图案甚至被看作八千年前中华文明的曙光。1月6日,10位台湾陶艺师带来的柴烧作品以及海南雕塑艺术研究院院长程连仲、黎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梅珍等人的作品,不仅向观众展示了古朴内敛的陶艺之美,还延续了海峡两岸同宗同源的文化血脉。

  黎陶纹样远古走来

  1月6日,在杜杜鸟花道美学馆的露天庭院,在花艺与陶器的簇拥下,来自琼台两地的陶艺家及陶艺爱好者欢聚一堂,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陶艺交流展。“从历史看,中国陶文化发源很早,大致可以说,原始农业出现后,就有了制陶业。”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李星良一边指着旁边刘梅珍的黎陶,一边向大家介绍我国陶文化的发展历史。

  黄河流域是中国彩陶文化的策源地,以河南新郑的裴李岗为代表,距今已有八千年。在他看来,海南黎陶上的鱼纹恰恰印证了美学大师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一书中所提到的“有意味的形式”。原来,仰韶半坡彩陶的特点,是动物形象和动物纹样多,其中尤以鱼纹最普遍,有十余种。

  仰韶半坡彩陶以磨光红陶和彩陶著称,造型多样,器物手制成型,即用泥条盘筑法,实用美观;其纹饰多以黑地绘红彩,其纹饰精美,如庙底沟类型的彩陶几何纹盆,就是鱼纹的抽象表现,极为精彩。“如果李泽厚先生能够看到海南黎陶完美地保存来自远古的鱼形纹,他一定会大吃一惊。”李星良解释道。

  “我们黎陶的陶绘纹饰图案都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刘梅珍向台湾陶艺师童建铭介绍海南黎陶。童建铭的作品充分发挥土条成形的质朴自然特色,造型饱满,个性鲜明,这一手法与海南黎族泥条盘筑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他认为黎族制陶更为实用,值得借鉴。

  对此,海南省台办副主任王克禧认为,琼台两地首次举办的陶艺交流展览会,将促进琼台两岛的陶艺交流,促进海南千年黎陶发展。“两岸文化交流热度不减,琼台联手举办的两岸笔会、两岸诗会、两岸媒体海南行等文化交流活动,增进了两岸同胞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薪火相传柴烧作品

  有一种美,与火共舞。

  “陶瓷取自泥土,经筛洗纯净,历经火的淬炼,生成坚硬无比的外表,一旦淬炼成型,遇水不渗,遇火不变,能盛万物,遂成器”。本次展览承办方杜杜鸟花道美学馆负责人谢泳春介绍道。

  在她看来,陶瓷与百花皆孕化自泥土,千百年来一直作为最佳的生活用具,与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特别是瓷器,经由火的淬炼,能够象征两岸文化有薪火相传之意。谢泳春的这个观点与台湾陶艺家陈金旺不谋而合。

  柴烧是一种古老的烧制方法,在没有煤炭、煤气或电等资源之前,木材是烧窑最主要的燃料。“陶瓷起源于中国,当时釉的来源取自含有金属氧化物的泥矿及植物灰,随着科技进步,天然泥釉几乎被化工釉取代。”陈金旺说。

  一般认为凡是利用薪柴为燃料烧成的陶瓷制品,都可称之为柴烧,作品可分上釉(底釉)与不上釉(自然落灰釉)两大类,如宋朝天目碗及青瓷釉,都是上釉的,日本的备前烧是不上釉的(取其自然落灰效果)。“柴烧是一种既古老又现代的技艺,柴烧作品的成败取决於土、火、柴、窑之间的关系。”台湾陶艺师钟建志介绍道。

  陈金旺认为泥釉之所以式微,尤其柴烧泥釉更是乏人问津,主要是因为“泥矿金属氧化物的不确定性,导致试者往往以失败收场”。

  “天人合一”写意陶艺

  “火为木生,木为水生,陶是五行相生,艺是人的参与。”旅琼艺术家程连仲的作品《停车坐爱枫林晚》、《极目江山》面前挤满了观众,大家一边欣赏风格写意的陶艺作品,一边听程连仲讲解作品背后的寓意。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从古代青铜器的造型构成来看,那时的创作者便在模拟天象星宿,是谓“器以载道,天人合一”。这恰恰也是程连仲所追求的艺术理念。

  在他看来,“天人合一”理念既是中国审美区别于西方传统审美最为显著的特点,又是中国哲学思想的精髓之一。比如,国人特别偏爱哥窑的自然裂片之美,推崇建窑中的兔毫和油滴之美,欣赏钧瓷中的蚯蚓走泥纹。

  “中国人会把人工制作之美看成美的一部分。”程连仲认为,天成的唯一性再加上手工高手制作,一定能成就好的艺术品。为了避免人工过度会导致匠气,他建议艺术家们可以从“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出发,给自然留一点空间,让天然的美石奇木在手作中焕发新的艺术生命。

  因此,他认为中国应坚持自己的审美理念,在吸收西方现代美术技巧的同时,还是要突出自己的民族特点与审美,才能真正成为世界美术、世界陶艺文化的一部分。“艺术家要把思路打开,文化才能走到另一个高峰。”在程连仲看来,台湾陶艺文化已真正融入了生活,在技术上已经走在前面,而大陆更注重造型,纯艺术考量会多一些,双方恰好是互补,给了彼此学习的空间。

  “陶艺贵在要结合,正如我们海峡两岸文化交流需要相互结合、共同进步。”作家刘荆洪建议可以将科技与陶艺相结合,让生活与艺术相融合,鼓励艺术创新,用艺术交流架起两岸沟通的桥梁。

 

 

相关链接:

重庆智力障碍人士用陶艺迎别样生活
与火山共生 探访熊本阿苏地区陶艺家的艺术世界
《龙塘陶艺》摄影:王仁好

 

(编辑:吴茜)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