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下发关于规范校园评先选优网络投票活动的通知,提出要深入研究校园评先选优网络投票活动适用的内容和范围,坚持“非必要不举办”的原则,抵制低俗化、娱乐化、商业化倾向。
□本报记者 任锦雯
微信朋友圈拉票成风
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部分地方和学校将网络人气投票作为开展各类评先选优活动的重要手段,广泛动员师生和家长通过微信朋友圈等网络平台拉票投票。
记者走访发现,类似活动近年来在海口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许多接受采访的家长和老师表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过网络票选,网络票选的主题包括最美中学生、最美班主任、最美校园和最靓班级等。评选的种类可谓五花八门,主办单位有学校和教育部门,也有企事业单位和培训机构,甚至还有房地产企业等盈利性单位为博眼球,求卖房利用学生和家长网络票选的情况存在。
投票催生家长不理性
在“面子”的作祟下,一些家长会不遗余力地为孩子拉票,有的还通过发红包进行“激励”。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家长中不乏学历、高职称的家长。按说他们应该能够理性认识到网络投票的实质,不应该过度“消费”自己的人脉,沦为某些公司与商家扩大宣传、增强关注的牺牲品。记者发现,在现实中一些家长的理性、儿童观、教育观出现了“暂时性失灵”,一遍遍地在朋友圈里催促,一次次不遗余力地拉票。
“实际上,我们也觉得刷票是一种煎熬,但是当孩子们的渴望和一些虚荣心以及利益夹在一起的时候,眼里似乎只有得票、名次和奖品的诱惑。”家长吴女士道出了苦衷和无奈,“如果教育部门真的能够减少和控制这种网络投票,作为家长着实能松一口气。”
孩子拼爸妈拿第一
如今,有些家长白天三头六臂般在外打拼,回到家里还得撸起袖子为孩子拼命。海口一些小学推选班干部,学校开通网络投票,本意是为了让孩子锻炼能力,民主选举,结果却出乎意料地成了拼爹拼娘的舞台。
“儿子回来就说,人家爸爸妈妈可有本事了,票数好高。”刘先生告诉记者,“我们只能每天坐在电脑前刷票,发朋友圈请朋友帮着刷票忙,简直是变向绑定了家长的社会背景。”原本孩子纯真的世界,却被网络投票击得粉碎,也许你很努力,却不如隔壁小明爸爸认识的人多来得管用。长此以往,虚拟荣誉对孩子的价值导向必将会产生消极影响。
网友习惯“被拉票”
领导参加竞选需要投票、亲戚唱歌晋级需要投票、同事闺蜜选美需要投票、邻居宠物比萌也需要投票,面对铺天盖地滚滚而来的各种评比、选举投票活动,网友遭遇“被拉票”早已是意料之中的事。
岁末年初,正是各路网络投票活动大展身手的好时节。甭管是部门评选还是企业盘点,是商业还是公益,是任性还是理智,总之一言不合就投票,管它三七二十一,有人气和影响力就行。“不投票咱们还是好朋友”。这看似玩笑的一句话却道出了广大网友对网络投票的心声。
新规明确内容范围
教育部要求,切实加强校园网络投票活动的规范管理,明确界定校园网络投票活动的内容范围,坚持正确价值导向,坚持“非必要不举办”的原则,抵制低俗化、娱乐化、商业化倾向。
教育部表示,要研判评估网络投票对于校园评先选优的价值和影响,坚持“不唯票、只唯实”,综合运用材料审核、陈述答辩、专家评议等多种方式,全面客观地开展先进典型培养和选树。要积极发挥网络的传播优势和辐射功能,科学使用各类校园网络平台特别是“两微一端”,加强对先进事迹、典型人物、优秀案例的宣传推送,大力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
■记者手记
网络投票评选
不能因噎废食
社会进入网络时代,网络评选各类先进,不失为与时俱进的选择。虽然网络评选投票是把双刃剑,但也不能因噎废食。网络投票新规始终要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原则标尺应为是否能够促进孩子们积极向上的努力,是否能激发孩子们见贤思齐,树立榜样的作用。
要想用好网络投票,发挥其优势,首先,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尽早介入,尽快对网络投票行业进行调研,制定行业标准或规范,同时明确各方监管职责,铲除各类行业乱象。其次,针对目前网络投票现状,不但教育部门要坚持“非必要不举办”原则,其他行业也一样,对任何评先评优活动,都要坚持“不唯票、只唯实”,综合运用材料审核、陈述答辩、专家评议等多种方式,避免让投票拉票活动泛滥成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