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梨物件反映海南生活
在省博物馆的仓库内,拉开一层一层的储物柜抽屉,100余件用黄花梨为原料制作的农耕用具、民俗器具等被整齐摆放其中,深深的咖色透露着这些物件的年代感,木头因长年累月而“攒”出的一股子陈旧气息也扑鼻而来。
木工用的刨子、墨斗,农民犁地用的耙子,市井百姓家神台上陈设的“三供”……还有一些物件因为早已退出生活舞台,让人一下子难以说出它的用途。虽说年代久远,我们却难从这些物件上发现太多的破损,只在一些边缘、角口处能看到因磨损而出现的光亮。
“海南不同地区所产的黄花梨品质也会有所差异。”省博物馆征集部主任王辉山介绍,比起那些阳光充足、土壤营养好的地方,反倒是火山地貌,石灰岩、石头山上的黄花梨品质更佳。海南的黄花梨当属霸王岭一带的品质最好。
一提起黄花梨,海南人基本上都能说上一两句,所以,要做一个人人都熟悉的黄花梨专题展区,在相关文物的征集上自然也就要有着高标准。据介绍,为了征集这一批黄花梨制品,省博物馆提前联系藏家,首轮挑选即坚持三条标准进行。首先就是材质,自然是要以优质黄花梨为原料制作才行;第二就是用途,以生产、生活工具体现海南特色民族和民俗文化;第三就是年代,此次征集的藏品主要以民国前的为重点。在层层挑选后,省博物馆邀请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广东管理处和我省林业研究所的专家前来鉴定。
正是本着这样的征集标准,一批古老却不乏新意,陈旧却依然精细的物件得以进入博物馆,未来也将与公众见面,讲述着良木中镌刻的海南岁月。
(编辑:吴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