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万株珊瑚“种”起来
本月初,首届珊瑚礁国际论坛在三亚召开,国内外知名珊瑚礁专家齐聚一堂,目的是让珊瑚礁保护可持续发展,研讨保护之道。这次论坛的发起人为海南南海热带海洋生物及病害研究所的陈宏,他在过去4年时间,在三沙培育“种出”了上万株珊瑚。
珊瑚抢救、修复以及人工繁育与移植是陈宏的强项。从2013年开始,陈宏在位于永乐环礁的鸭公岛、全富岛、银屿开始了对珊瑚及珊瑚礁物种繁殖与移植。
“挑选三沙健康的珊瑚育苗。”在每年3-5月的珊瑚产卵期,雌性及雄性珊瑚虫会把大量的卵子、精子排放到海水中受精,陈宏会在此时出动,将在三沙海域采集到的珊瑚卵带到岸上来,进行人工孵化(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这也是陈宏的核心技术之一,对珊瑚苗种的健康检测,选育健康的珊瑚苗种,对珊瑚培育环境的优化。
针对一些地方出现珊瑚白化的问题,陈宏细致进行环境监测,判断“种”珊瑚的种类。“珊瑚礁对温度比较敏感,潟湖外珊瑚礁比较好,潟湖内由于温度较高,水流较差,珊瑚长得一般。”
此后,培育好的珊瑚会被陈宏精心设计出一个“安全屋”。“不同环境会采用不同的技术,有的在死亡的珊瑚上面嫁接,有的设计人工支架。”
陈宏介绍,根据不同的地质地貌,有些可以采用播种式方法“种”珊瑚。有些要把珊瑚连同珊瑚架绑在网上,带着网潜入水底,最终珊瑚架被钢钎钉在礁石中。
4年多时间,陈宏的团队共培育珊瑚一万多株,全部放回大海。“现在我们至少掌握了10种不同环境下的珊瑚移植技术,从现在的情况看,珊瑚的成活率很高。”陈宏说。
傅亮的团队也在永乐群岛用人工礁体的办法开展珊瑚修复试验,去年,他们选取金属、水泥、砖石等不同介质作为礁体,投入到海底被沙化的海域,吸引珊瑚幼虫附着。然后仔细观察礁体会不会被海潮卷走,会不会被流沙埋起来了。
“从目前上来看,我们的试验很成功,如果材料足够便宜,可以大规模试验了。”傅亮表示。
(编辑:吴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