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鸡——
家鸡最主要的,甚至唯一的祖先
约1.1万年前,河北省徐水县。
那只顶着红色鸡冠、羽毛斑驳的家鸡没有再啼叫,灌丛里寻不见它啄食的身影,它的主人发现它天黑也没有回窝。它消失了,被土壤掩埋,与岩石化为一体,成为化石。万年时光过去,现代研究者通过追踪化石中的基因组,发现这些基因也出现在超市中出售的鸡肉中,进一步证明了中国北方地区是现代家鸡的一个重要的起源地和最早的驯化地。
有学者指出,原鸡可能是家鸡最主要的,甚至唯一的祖先。但其驯化过程一直存在争议。
作为家鸡的“远祖”,原鸡与家鸡相似,只是体型偏瘦而长,在云南、广东、广西南部和海南都有分布。对于它们的“外形”,人们不会感到陌生,原鸡的雄鸟和雌鸟的“外形”有着明显的不同:雄鸟头具红色肉冠和肉垂,上体羽多红色,后颈和上背具有金红色矛状长羽,尾黑且泛着绿色金属光泽;雌鸟上体大都黑褐色,上背黄色具黑纹,胸部呈棕色。
资料显示,早期原鸡的栖息地与人类刀耕火种的生活方式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向次生林演替的荒废空地,耕种后的稻谷、木薯、草籽、各种种子和水果等,为原鸡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它们喜欢在灌木丛中活动,而且一般是几只结为一群,很像一个“家族”,到处游荡。
海南从东到西、从北到南以及中部的市县,都有原鸡分布的记录,霸王岭、吊罗山、鹦哥岭、尖峰岭等热带雨林区也是它们重要的栖息地。在海南多地,原鸡被称作“山鸡”,甚至有人声称自己有“山鸡”出售,肉味鲜美,但也有人说“现在已经没有正宗的啦”。
海南无鸡不成宴。在过年时,一只只肥美的白切鸡更是必不可少的“年货”,小朋友们吃鸡翅,小酌两杯的长辈端着酒啃鸡爪。原鸡和家鸡的故事,在团圆的餐桌上以另一种方式传递。
(编辑:余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