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意酣墨饱的历史画卷
“大开大合,动静有致!”与李锛朝夕相处,并见证其画作完成的李锛爱人余心玉如是说。同样是画家,在她的眼中,历史画《李冰与都江堰》有几方面的亮点,其中之一是作品成功地展现了都江堰的自然地貌,像一幅完整的山水画,利用中国画特有的散点透视,将自然与人物有机组合,“山势峥嵘、人物激奋、江流有声、意韵幽远!”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展览中,观赏了该幅画作的众多画界人士也有同感。有艺术评论家认为,《李冰与都江堰》画面的开合,聚散犹如雄浑的乐章、高亢的旋律,充满感人的力量。黑白对比,动静对比,纵横对比,此起彼落,塑造出各种可读的细节,让人目不睱接。而且,人物在治水作业中的动态各异,有烧山的、撑竹排的、放竹笼的、拉绳的,“既有原始先民真实的野性,又有感人的美姿和神情。”
一幅作品的成功往往需要多方面因素,李锛的这幅画作,对业界人士来说,还需要褒扬的是其笔墨的处理技法,整幅画作中都处理得较为妥当。在当今中国画坛有个通病,就是写意精神的丧失,许多画作刻意做作,一味追求逼真被人诟病。
“如何发扬民族优秀的美学传统,弘扬中国水墨画的写意特色是文艺界议论的热点!”李锛说,《李冰与都江堰》能被国家博物馆的专家认同,与他们团队团结合作潜心研究史料,坚持对传统的认知分不开。业界点评说作品的笔墨技法精到、苍迈浑朴、刚健老迈,“这些是对我们的赞美。但是我们创作时,的确是给自己下了命题,就是笔墨要与形式的统一,而且要与历史题材、即前秦时空的和谐一致。力争做到完整的图卷,无硬伤的纰点!”
笔墨酣畅,用笔有大篆的遗韵,巨幅中国水墨画作品,无刻板之迹,无造作之痕,淋漓满纸,意酣墨饱,没有过人的功力,难于绘出此等佳作。——这是一位观众在画展现场给《李冰与都江堰》留下的评语。
(编辑:余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