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有全岛最多的牌坊
牌坊是海南文化教育景观的侧面反映,古牌坊的分布和多少证明了牌坊多的地区文化教育较为发达。据清道光《琼州府志》记载,全岛共有550座牌坊,而今海口市地域特别是琼山区府城所占数量最多。
清宣统《琼山县志》记载,当时全县共有339座牌坊(含已废的16座),其中府城内就有100座,也就是说府城树立的牌坊约占全县的三分之一。
府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牌坊?这与它是府治之地及文化教育昌盛有密切关系。在封建社会,朝廷为了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大多会在衙署、祠堂等地奉旨立坊,功名坊多数是为旌表考中举人、进士者所立,贞节坊是为旌表当地妇女德行表率所立,还有一些是旌表义民、寿民而立。
海南岛的文化教育起始于唐初,明代琼岛恢复科举考试,文化教育到了辉煌时期。当时琼岛不仅各类学宫书院多,读书人多,考中举人进士的人也多,为朝野瞩目,被誉为“海外衣冠盛事”。琼山县得天独厚,成果辉煌,为了表彰这些文才学士,朝廷便为他们大举立坊,而府城不仅是琼州府所在地,也是琼山县治之所,理所当然牌坊林立,牌坊数量居全岛之首也就不足为奇了。
据记载,明代全琼创办书苑21所,琼山占8所,到了清代,各类书院、学校已经遍布琼山各地,府城成为全琼文化教育的中心和最高学府所在地。据载,自宋至清代,海南中举人772人,琼山占了359人;登进士110人,琼山就有64人。
除了祖籍琼山的名臣乡贤外,岛内其他地方的名贤也在府城立坊。例如,有为定安籍的明吏部左侍郎、礼部尚书王宏诲所立的大宗伯坊、学士尚书坊,为陵水籍的明工部侍郎、兵部尚书廖纪立的冢宰坊,为原籍崖州(今三亚)的明太常寺卿、南京兵部户部侍郎钟芳立的少司徒坊、文宗坊等。还有南溟奇甸坊、琼台福地坊、古珠崖郡坊、海滨邹鲁坊、海南第一禅林坊等名胜坊都立在府衙、寺庙等显眼的地方。
(编辑:余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