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大时代中小人物的温度
在林毓豪回顾展中,有一个展厅集中展出人物肖像,这些肖像作品带着他们所处的时代特有的内涵和风貌,伫立在观众的眼前。
2月21日展览开幕后,主办方组织了座谈会。不少曾与林毓豪有过来往的艺术家、评论家们回忆着自己心中的林毓豪。
林毓豪的妻子吴真女士也参加了座谈会。她在会上说,当年,林毓豪只要看见形象鲜明的人,就想要给他做个肖像雕塑。那时候,吴真女士在华侨糖厂做宣传工作,能接触到不少工人,“我跟厂长申请‘能否给工人半天假,让我先生给他做个像’?结果,林毓豪在车间找寻到不少雕塑对象。”
林毓豪喜欢做肖像雕塑,也很重视公共雕塑,他曾说“要是我的雕塑能够立在地球上就好了”,而如今看来,他的不少大型雕塑不仅立在了地球上,也立在了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心中。
“把自己对人的理解表达出来,我觉得林毓豪是做到了。”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殷双喜说:“林先生所处的那个年代资讯有限,但他们如饥似渴地学习、吸收、领悟,更像一个高超的手艺人,通过自己的手从实践中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实在地学东西,他不是被书本灌输,不是盲目地接受,而是通过自己的手和心而获得的成就,我觉得这个非常可贵。”
1977年,37岁的林毓豪被确诊为结肠腺癌。当被问到还有什么事情放不下时,他说:“孩子有妻子照顾,我很放心,可惜的是我的事业刚刚开始,我心中设想的艺术蓝图需要我去完成,这是我唯一舍不得的。”此后20年间,林毓豪带病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1997年,林毓豪在广州病逝。
(编辑:余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