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3月7日讯(记者吴思敏)高校科研成果束之高阁是老大难题。近年来,我省通过建立海南省科协科技成果转移孵化基地、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工程等一系列措施后,高校科技成果落地情况明显改善,产学研三方做到齐头并头,企业和农民乐开了花。
政策干预 实现成果落地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建设滞后、技术市场尚未建立、多元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投入还不形成等问题,曾经是海南教育领域的难题,因此造成科技成果的资源浪费。去年,海南开始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为我省12个重点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科技成果落地,不仅需要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也需要资金投入。为此,海南从激励科技成果转化出发,对科技成果收益分配、授予完成人科技成果处置权、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纳入科技评价等做出规定,充分保障科研人员的利益。在政策的鼓励下,海大农学教授送技术下乡,既扶贫又促进经济发展;海大海洋学院教授培植海葡萄,是国内首个培植成功案例;海医教授无私把自己的专利拿出来,与创业者一起分享,促进海南医药健康发展……
成果走进国际视野
海葡萄作为高营养价值的经济作物,在我国主要依靠进口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如何在国内实现海葡萄的规模化养殖,让千家万户都能吃上健康绿色的海葡萄?4年前,海南大学海洋学院方再光教授带领研究团队开始了对海葡萄及其养殖技术的研究。到今天,他的研究成果已经引起了韩国和香港投资方的青睐。
经过反复研究,一遍遍的实践后,方再光及其团队培植出来的海葡萄不仅绿色安全,还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鱼虾贝等传统水产品养殖日渐薄利,海葡萄这一高价值的经济作物能为养殖户们打开一片‘蓝海’。”虽然是一名大学教授,但热衷于海洋养殖的方再光却笑称自己是“渔民”。他在昌江和龙楼的海葡萄基地,总是有当地渔民前来讨教养殖经验,渴望从他手中获得养家糊口的本领。
“政策支持无疑会激发我们的科研热情,此前的规模化养殖技术就是和昌江县合作的,成果落地可以去申请经费,不用担心会白白浪费成果。”方再光笑着表示,海葡萄一旦投入规模生产,不仅会给海南渔民带来经济收入,还将与外方合作,进一步走进国际市场,继而增强海南海洋养殖产业的实力。
专利促医药健康发展
在海南医学院,林典岳教授的四项专利已有三项落地开花,并有三次被选在全国会议上发言和推广,在省内会议和学习班上推广更是用心尽力。如其中一项专利——联冠平面导板,这是一种新型的打开咬合矫治器,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矫牙案例都可应用。这项2008年落地的专利,如今已被海南大大小小的诊所和医生认可,而且可以免费制作自用。政府鼓励专利落地,他自己也想办法让专利推广开来。
作为海南医学院创业孵化基地,光华海医口腔门诊部聚集了十多名充满激情活力的医生,他们都是林典岳的学生,这里对他的专利使用频率也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