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树果子灯。
“一叶有蛙”造型的两用灯。
南海渔灯。
鹿形状的煤油灯。
王福和收藏的最小的灯。
“不省油的灯”的发展(从左到右的变迁)。
玉灯台上边可以搭配灯。
煤油灯柱。
华侨在海南用的烛灯。
仰着脑袋,托着下巴,儿时的王福和,喜欢伏在父亲腿上,听他讲关于灯的故事。从那时起,他的心里就种下了关于灯的种子。
“父亲是海南第一代电工,家里收集第一盏灯时,我才十多岁,如今,我已是耳顺之年,家里古灯近千盏。”得知记者到访,王福和早早就站在海口供电局家属楼门前等待,嘴里念叨着,这些灯,都是老一辈匠人的智慧,不能失传啊。
一进门,记者就被眼前玻璃展柜里的各式灯具所吸引,再抬头看,和普通家庭头顶一盏现代工艺电灯截然不同的是,王福和家的墙壁、天花板上挂了几十盏灯,除此之外,再无其他装饰品,质朴中,多了几分神秘感。
“别看只有3个展柜,其实仅家里就存放了200多盏古灯,你看,这盏灯是最特别的。”王福和说着,小心翼翼地从展柜最顶层抱下一盏陶瓷质地的古灯。他介绍道,这盏灯可是南海渔民的日常用灯,出海打渔时,可把它挂在船头照明,因为形似元宝,只有一扇“小窗”,所以它防风防雨,非常实用。
“南海的老物件,可是不多见的宝贝。”王福和说,一次偶然机会,他在海口府城附近买下这盏灯,经海口市收藏协会鉴定,这盏灯的出产年份可追溯到宋代。
仅这一件藏品,王福和就饶有兴致地介绍了近半个小时,想一饱眼福,不得不向王福和提议:把展柜里的古灯都“晒出来”,让我们长长见识!
(编辑:余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