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之村出内史
如果没有当地村民引领,一个外来者很难在大美村找到曾经声名显赫的“内史第”。村中老人告诉记者,“内史”是王赞襄成名后,在朝廷供职的封号;“内史第”是钦差巡按广东监察御使罗应鹤为王赞襄旧居立的匾牌。
王赞襄的后人王儒忠告诉记者,据传,“内史第”坐东朝西,系木石结构的瓦顶房屋,独立庭院,依照二进二出“四合院式”格局营造,前为照壁,中为正屋,后为寝屋,为典型的农村庭院式结构。正屋为“十柱”屋,厅堂中悬挂“敏博有敏”匾,为大明万历神宗皇帝玉音赞;“钦进大魁”匾,为万历十年,内阁翰林院公堂合赠。
时光荏苒,曾经的王赞襄故居——“内史第”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隐藏在荒地之中,唯有部分牌匾被王氏后人小心保存。这些古老而沧桑的牌匾,显示出主人不一般的地位。
王赞襄故居虽已了无踪迹,大美村中却仍保存着王赞襄遗留下的历史印记。在村口的新月塘前,一方“内史坊”牌坊昭示着村民对王赞襄的敬重。这方“内史坊”为明万历年间奉旨为王赞襄而立,坐东朝西,是一座全石质的古牌坊,具有石雕瓦楞式顶盖,鲤蛟鸱尾顶饰,坊额正面中间阴刻横斜正楷大字“内史”,背面中间阴刻横斜正楷大字“内史”。
“内史坊”后,有一方状元桥。传说,王赞襄曾与父亲王震在宗祠中祭告启程,跨过此桥上京赶考,随后果然高中,考取廷试第一,被钦赐状元,任内阁中书。此后,村民们为纪念王赞襄,将此无名桥命名为状元桥。纤秀小桥跨越四百多年历史,成为大美村隽永的乡愁眷恋。
(编辑:余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