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3月21日讯(记者吴祝好摄影报道)18日早上,海口市解放西路车水马龙。40余名海口日报小记者及家长走进竹林里131号一座开阔的琼北特色的民居大院——邱宅。瞻仰文物,回顾历史,小记者们见证了90余年前,在这个院落里发生的一件事,改写了琼州大地的历史。1926年6月,中国共产党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邱宅中召开。
听 还原历史真面貌
1926年3月,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制造了“中山舰事件”,阴谋篡夺革命领导权。5月,蒋介石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提出“整理党务案”,开始清除共产党人在国民党内的职务。琼崖的国民党右派紧随其后,对驻守琼崖的国民革命军内部的共产党人进行打击。这时,王文明、罗汉先后退出了国民革命军,转入地方从事组织领导工农运动,开始积极为建立中共琼崖地方组织的领导机构而斗争。同时,中共广东区委派杨善集为特派员,到琼加强对琼崖地方党组织建设工作的领导。
小记者们手上捧着本子,紧跟着讲解员哥哥,一边认真听着,一边快速记着。
那时候的竹林村,有着大片青翠的竹林和澄澈的水塘。竹林的尽头,有一座幽深的二进三间的四合院,这是邱爵一于1919年兴建的。为了经商和生活方便,平日里邱家人都住在新华北路,邱宅多数时间空着。邱爵一的儿子邱秉衡把这些革命领导同志接了过来,让他们长期住在这里进行革命活动。
小记者李妍茜表示:“当再次来到这里观看纪录片时,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他们开会的场面。”
想 穿越过往觅情怀
走进邱宅大门,堂屋正中悬挂着一幅油画,画上有12个人,杨善集神态激昂地立身演讲,左旁就坐的是主持会议的王文明,围坐在会议桌旁的有旅欧归来的罗汉、留苏回国的冯平,还有罗文淹、许侠夫、周逸、黄昌炜、陈三华(女)、陈垂斌等人,年轻的脸庞庄严肃穆。
“中共琼崖一大最具历史意义的一环莫过于通过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琼崖地方委员会领导机构。”讲解员哥哥告诉小记者们,会议分析了当时全国和琼崖的革命形势,确定当下的重要任务是大力发展党组织并通过职工运动、农民运动、政治工作、军事工作的决议。
小记者吴锦硕站在油画前思考,不是共产党员,商人邱秉衡为什么会选择站在共产党的立场,而且一生都在从事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是谁影响了他呢?
原来在广东省立第六师范学校(即琼台师范)读书的这段经历对邱秉衡产生了重大影响。杨善集、王文明、冯平、许侠夫、陈垂斌等都曾就读于琼台师范,这5人都是中共琼崖一大的代表。而按年龄,这些人都是邱秉衡的学兄。受他们影响,邱秉衡接受进步民主思想,认同共产党的宗旨。“肝胆相照,光辉永存”,中国民主建国会海南省委员会为邱秉衡送上的牌匾,也正是他坚定的红色生涯的写照。
写 缅怀先烈革命心
刚一踏进邱家老宅,院前一棵糖胶树,身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却依旧生机勃勃,高大挺拔,树的旁边刻有一幅描绘了当时琼崖场境的浮雕。邱家老宅的入口,窗户边的花纹描绘得栩栩如生,映衬着门楣上“燕翼贻谋”四个大字。琼崖革命从星火到燎原,那星火便在此点燃,这里就是琼崖革命的策源地,是琼崖革命的曙光。
“在老宅里,我看见写满了党员档案的图片,看见了烈士的遗物,看见了鲜红的党旗,闭上眼,仿佛能听见战士的呐喊声。”小记者罗杉在本子上写道,“走进展馆旁的投影厅,那里放映着过往的历史,虽然很少有人愿意去看一看,但我还是选择去回忆那段往事,聆听当时的琼崖,赞扬战士的勇敢与热血,毕竟这段故事已早成为琼崖不可抹去的红色赞歌。当我走出邱家老宅,已是正午时分,对着革命烈士,对着这段历史,说了声:‘祝祖国永远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