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曙岚书中的琼台书院奎星楼。
详录名胜与民风
在《海南岛旅行记》中,各市县的名胜古迹都留下了宝贵的记录。从海口的五公祠、琼山的陶公祠,到万宁的东山岭,再到三亚的落笔洞、大小洞天,临高的百仞滩等。他对这些地方进行了客观的记录和说明,也记录了尚未开发或初步开发的景点的情况。
在描述游历这些名胜古迹的时候,最能体现田曙岚的文笔,生动笔触勾勒出来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历历在目。例如,他描写当时的五公祠和苏公祠:“著名胜迹之苏公祠及五公祠,距府城约一里许,未至祠前约二十武,道左有浮粟泉,泉水甘洌;周瓮以石。既至祠前,祠额颜日:‘苏公祠’,因拾级入门,门内屏风上有横匾一,上书‘南溟奇甸’四字,盖语出明太祖而为近人赵藩所书者,由屏风旁门人,视线直指二楹,楹上有联云:‘此地能开眼界,何人可配眉山’。继见厅堂楹柱,复有数联颇蕴藉;其一云:‘五指未开山,可惜长公非久宦;寸心原似水,屡尝浮票亦前缘’。又一云:读公书近四十年,追溯宗盟,源远浑忘流派别;离乡约二千里,仰瞻遗像,风微弥觉感人深。”
例如,在游览当时的三亚风景时,他是这样描述的:“四月八日,天晴。上午十时,余登崖亚长途汽车,十二时至马岭,在站旁饭馆便餐次复上车经三亚街而至三亚埠。沿途风景颇优;遥望海中之大、小洲,颇与东西两玳瑁洲相类似。”
对每一个游历的市县,他都有详细的民情民风考察描述。例如,民国时期海南东部沿海地区,出洋已经形成风气。他在书中称,琼东“县属俗尚朴实,民性任劳苦,善储蓄。在昔安土重迁,鲜有去乡而糊口于外者;今则远渡南洋,或工或商,与文昌、乐会二县,同国琼属出洋最多之县分”。
嚼食槟榔是海南南部一种古老的民俗,在《海南岛旅行记》的民风描写中,田曙岚注意到感恩(东方)的婚俗是全县都重视槟榔。“媒妁通问之初,即以彩帕裹槟榔、茶、蒌至女家,向其亲属说合;至女家允诺,首次定婚送聘,谓之‘吃槟榔’”。
1930年代,田曙岚所看到的海南岛并不是令人神往的国际旅游岛,那时的海南岛道路不便,很少有人环游全岛;他的自行车也引起了普遍的好奇,人们纷纷想观摩骑车的样子。在观赏风景的同时,他也充分感受到了海南各地的淳朴民风。例如,在“上承日光,下履蒸沙,前有热风,后无来者……跬步如履炮烙,往来必须夜行”的西线,却有沙漠兼程中昌感村民燃点爆竹相送的动人场景,更有佛罗遗失打气筒20小时后,在乐罗被追上奉还的感人案例。在游记中,岛域物候或分南北,而岛民民风却无分东西,使远道而来的单车客顿生“宾至如归”之感。
相关链接:
清净廉介,名扬琼州诗心跃动咏琼州琼州助学 源流久远
(编辑:王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