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雨倩 文/图
“我研究了30年的草原丝路文化,画了半辈子的大写意中国画,近期来到海南进行水上丝路文化的研究,这幅《胡杨三千年》将新疆的胡杨和海南的大海相互结合,是我草原文化与水上文化结合的第一个探索。”——张录成笔下的牛、马、骆驼等大写意画作,展现出的是另一番面貌,他将生命意识融入作品,展现地域人文岁月的积淀,呈现生生不息的精神世界。他透露,近日将到海南黎寨采风创作,深入研究海南的水上丝路文化,透过海南风情绘画出海南文化。
张录成艺术简历
张录成,丝路文化学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先后求学于岳阳师范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院、北京大学。张录成是当代中国画坛著名丝路大写意画家,被誉为“在传统绘画笔墨语言、绘画境界、绘画美学三个方面有所突破的画家”。
他扎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放眼于中西方文化的参悟,使作品兼容并蓄、富有时代精神。他的创作追求大朴大美的东方神韵,注重生活体验。作品表现手法随意而生,妙造自然,神韵天成。他的大写意作品在现实生活中提炼新的写意图式,为写意的新变做出了有效的探索。曾多次在北京、法国巴黎、美国芝加哥、日本东京等地举办个人画展或联展,作品《高原的云》《汗血印象》《塔克拉玛干骆驼》等多幅作品参加全国性美展并获奖,多幅作品被中外美术馆收藏。出版《张录成画集》《张录成水墨画》等多部专集。
痴迷草原丝路文化:
画骨画皮画文化
张录成生于甘肃酒泉,从美院毕业后从军来到了新疆,在大草原大沙漠里生活了近30年。“我爱马、爱牛、爱骆驼,要用手中的画笔去表现这些草原荒漠精灵的真正精神魂魄。”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张录成研究马、牛、骆驼的骨骼结构,并结合草原上的马、牛、骆驼研究骨骼和肌肉的关系,细心观察和体悟这些动物的奔腾、跳跃、咆哮、站、立、卧的姿态和神情。他说,画了30年的马、牛、骆驼,它们就像是自己非常亲近的朋友,再熟悉不过了。
然而,张录成不是简单地展现绘画技巧,而是用大写意的始发泼洒生活的积累,应他独特的绘画语言,在生活中进行探索,使作品充满一种独特的广阔、雄浑、苍茫的边塞诗意。作品中展现的胡杨枯柳、古道落日、牧马放牛,切入文化本体,在当代多元文化多重性上展开,呈现出来的作品既有浓郁的地域性,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揭示是生生不息的草原精神世界。
张录成总说:“中国画,就要画文化。”细观他的画作《汗血印象》《天马行空》《草原精灵》《云卷云舒》等,皆是万马奔腾的广阔景象。大概是受了汉武帝《天马赋》的影响,以及在草原中亲眼目睹万马奔腾的景象之后的感慨,张录成画万马奔腾,满纸浓墨、焦墨、枯墨,横扫斜刷,有的墨块似马头,有的墨块似马腿,有的线条似马鬃,有的墨条墨块看不出具体,但又什么都像,整体上呈现出万马奔腾的气势,展现了浓厚的汉唐雄风。“大写意讲究其势、其意、其神韵,而最重要的还是其精神。”他说。
一幅《双雄图》勾起了张录成的回忆。这幅看似寥寥数笔的斗牛图,却展现了北方黄牛的倔强和不屈。他从传统艺术特别是从唐代草原石人雕像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中吸取营养,运用粗放、质朴而富有灵动感的线条,用墨泼辣,善于运用对比和反衬。“你看,这幅画以简单红色作为背景,来陪衬和突出墨色浓重的牛的轮廓,以此来突显北方牛的特性。”
张录成不仅长期在塞外画“草原黄牛”,而且还用两年多时间到南方去观察和画水牛,对西北、东南黄牛、水牛的生活习性都有了深刻的了解。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