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船上,她在岸边》 陈和西(湖南)
中体西用
画作讲述海南故事
在展厅的最深处,一幅名为《春天里的溪流》的画作,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欣赏。这幅画将近一米长、半米宽,像是一扇窗的大小,站在画前,仿佛看到窗外的风景:满眼的绿色,依次铺开,有翠绿、有青绿,还有白色的小花与细嫩的树叶,令人心旷神怡。那潺潺的小溪,看似娴静恬淡,溪中的渔网与远处若隐若现的电线杆是伏笔,寓意着文明,这是一处有人烟的“桃花源”。
据作者王锐介绍,这幅画作虽系写生创作,但渔网却是创作者自己加上去的,他认为,画家写生时,既会如实记录一地的风貌,也会根据自己的想象与理解,加入一些创意和想法。“毕竟画画不同于摄影,它更像是画家眼中的风景,而不只是摄影镜头下的风景。”所以,透过一幅画,大致可以看出画家本人的审美趣味与心性追求。
王锐一直倡导在中国传统绘画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背景下,进行新油画风景写生。在他看来,像李可染、赵望云等中国画家,通过对景写生,走出画室,直接面对大自然之中最鲜活的现实生活,走上了对中国画的创新之路。“从现实的写生对象中获得新方法,放下沿袭古人原来的绘画表现方法,才有可能不带成见地发现未见之美而开一代新风。”
中国艺术反映的是人心灵的境界,一片山水就是一片心灵的境界。“静谧的自然风景能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王锐认为,画家描绘海南山水,通过画家诗意笔触,可以挖掘出海南山水背后的人文内涵,让读者看见一个不一样的美好新海南。“我们海南有山有海,如果再有艺术家的创作,一定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港口天上的云》 翁凯旋(重庆)
透过一幅画
记住一座城
俄国诗人普希金曾写下伟大的诗篇《致凯恩》,诗人那饱含激情的笔触不仅感动了凯恩女士,也感动了无数读者,以致于他们曾漫步过的密林小道,如今已成为一处名叫“凯恩小道”的旅游景点,吸引着无数诗迷来此追随诗人的脚步。
“就像我们读了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赤壁赋》,会想要瞻仰赤壁古战场,读者也会通过一幅诗意的山水画,记住一座城市的美,这也是我们组织不同省份的名家来海南写生的初衷之一。”既是策展人,又是土生土长的海南人,王锐对海南山水的魅力很是自信,他坚信海南山水不缺乏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诗意的眼睛。
就像画家陈和西的作品《花道》,画家笔下的海南颠覆了许多人对海南的印象:大众记忆中的海南是热带风情、明媚的阳光、大片的椰子树,可陈和西却用内敛的红色来描绘海口庭院里的三角梅,画作的调子甚是古典含蓄,像是19世纪俄国小说中的庄园。“陈和西先生喜欢文学与诗歌,他的作品除了技法独特外,更打动人的是他画面所营造的那悠远绵长的意境。”王锐解释道。
在王锐看来,陈和西将西方油画的语言形式和中国文人画的意境美相结合,使人心灵荡涤浮尘、洗尽铅华,让心境回归生命本原的宁静与悠扬。“事实上,从张冬峰、陈和西、王锐、张立平、陈宜明、罗朗、翁凯旋、颜苏、张昌贵等人的创作中可以看出,尽管本次参展的画家各具特色,但都追求国画写意与西画光色的融合。”评论家马良点评道。
马良认为,画家们之所以选择用“山水”而不是“风景”来定义其绘画类型,正是因为他们希望能将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精髓融入油画创作之中。“山水是艺术永恒的源泉,是艺术家灵感的来源。道法自然,山水启蒙艺术。”在诗人李少君看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几乎是中国艺术的一个定律,画家不拘泥于国画语言,用油画语言表达海南山水,这是回到艺术的起源。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