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期珊瑚石墓碑
数据:高66厘米,
底宽47厘米,厚10厘米
年代:唐宋
出土:陵水英州镇福湾
海南岛东部沿海陵水、三亚等地,分布着数量众多的伊斯兰教徒墓群,年代为唐、宋、元、明时期。每座墓葬前后两端各竖珊瑚石墓碑一块。墓碑雕刻碑文和花鸟图案的一面朝外。墓碑冠有玉圭形、双峰形、山字形等。花纹图案有圆月形、卷云纹,或是花朵、树枝、双鸟朝阳、锯齿纹带等形态各异的图案。此次展出的3块墓碑,年代为唐宋时期,是此类文物中的精品。伊斯兰珊瑚石墓碑的发现可以证实很早以前海南就有穆斯林的存在,他们最迟在唐宋时期已生活定居在海南岛上,他们的到来,与伊斯兰教传入海南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及中外海上文化的交流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邓廷宣(款) 《琼黎风俗图》册
数据:纵46厘米,横74厘米
年代:清代
此册描绘的是海南岛黎族原住民的生产、生活情景。共15开,均为右图左题,分别是:“建屋”“纺织”“耕种”“对歌”“嫁娶”“聚会”“跳鬼”“取香”“采藤”“放排”“传信”“贸易”“渡河”“谈判”“渔猎”等。
海南省博物馆藏品征集部主任王辉山告诉记者,原收藏于河南新乡博物馆的《琼黎风俗图》经历了三年多的“回家之路”,为了将这一幅对海南有着特殊意义的,显现海南黎族民俗风情的字画文物收藏在省博物馆,博物馆工作人员经历了3年半时间,3次赴豫,协商近10次,费了无数口舌,才终于将这一幅字画文物收藏于省博物馆。
青铜绹纹环形器
数据:外径10.6厘米,
孔径6.2厘米,厚0.2厘米
年代:战国
出土:昌江七叉镇大仍村
青铜绹纹环形器,共9件。器物呈环状,外沿有锯齿。环上布满类似绳索的纹饰,故名绹纹环形器。国家文物局专家鉴定组确定青铜绹纹环形器的时代为战国,并定为一级文物。
这种造型奇特的器物在全国尚属首次发现,而它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作何用途,至今仍是一大谜团。
海南省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何国俊说,青铜绹纹环形器是昌江县一农民在挖地时挖到的,而后收藏于省博物馆,就该文物的历史用途,现如今专家们众说纷纭,仍是个谜团。
相关链接:
第五届海南省美展省博开幕 展出优秀作品245件18件林毓豪雕塑作品捐赠省博海南省优秀美术作品省博展出省博办多项活动迎国际博物馆日海洋珊瑚礁 生态展省博开展 (编辑:余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