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央视三集连播海南“非遗”纪录片
《原始黎陶》播出引起反响,《椰壳新生》、《缬花黎布》近期播出
摄制组拍摄的《缬花黎布》场景。
纪录片《椰壳新生》中的场景。
海口网6月7日消息(记者彭桐)6月2日22点38分在央视10套《探索·发现》“手艺”栏目,播出了由中央电视台与海口广播电视台合作拍摄的海南“非遗”系列纪录片之《原始黎陶》。该纪录片主题思想深刻、真实生动、人物和事件完整,故事性强,播出后在观众中引起很大反响。
据了解,海南“非遗”系列纪录片之《椰壳新生》、《缬花黎布》将于6月10日、6月13日22点在央视10套《探索·发现》“手艺”栏目中播出。海南“非遗”项目的地域民族文化得到了央视媒体的高度重视,在央视平台上三集连播宣传海南,将海南“非遗”流传几百年、上千年的海南文化呈现在世人面前,这还是首次。节目的播出对于更多人了解海南,走近海南具有特殊的意义。
《原始黎陶》真实生动地纪录了海南黎族制陶技艺流传六千年至今的历史传承,纪录了国家级传承人羊拜亮女儿、孙媳妇几代制陶的经历和故事,纪录了黎族制陶人对原始陶艺的深厚情感和坚守。制陶技艺陪伴一代代黎族人成为她们生活中的支撑和生命的延续。
据悉,2016年以来,节目摄制组曾多次下乡到东方、昌江、保亭等9个市、县,20多个乡镇深入调研、采访,央视也两次来琼深入市县采访。最终从《黎锦》等八个选题项目中选择了《原始黎陶》等三集选题,并于2017年初兵分两组来到海口、昌江、东方等地采访、拍摄,历经一个多月的连续奋战努力,于2017年4月完成了前期拍摄。纪录片拍摄得到海南省委宣传部和海口市委宣传部大力支持和帮助。
《椰壳新生》通过海南《椰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吴明驹20年来“椰雕”创作的故事片断,以及制作椰雕精细的工艺过程,见证了“椰雕”的文化艺术价值,代表着一代椰雕人用执着、艰辛和生命力量,坚守着祖辈们留下来的这份传统和事业。
“海南椰雕”在唐代就有了关于“椰雕”制作的记载,据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到明、清两代,“椰雕”常被作为珍品进贡朝廷,已经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所以有了“天南贡品”的雅号。一代代椰雕人在这片热土上扎根、守护、传承。曾经在海口人人都能雕刻的富道村,也叫“椰雕村”,以及文传述雕刻艺人精湛技艺的传授,到如今吴明驹的传承,椰雕作品的千姿百态和创新,无不说明海南“椰雕”强大的生命力,“椰雕”人独到的工匠精神。海南“椰雕”个性艺术的完美性和特殊的地域性,将成为极具代表的海南文化的名片。
而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黎锦,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枝奇葩。在“黎锦”的“纺、染、织、绣”四大技艺中,精彩而独具魅力的染色工艺少为人知,目前能掌握染色工艺的黎族妇女已所剩无几,在我国民间,黎族也是唯一还能使用多种天然植物进行染色的民族。所以絣染是织布的独特手工技艺。絣染技艺在宋、元时期出现,曾在全岛范围内盛行,当时美称为“缬花黎布”。与常见的先织后染不同,而是先扎线、入染、再织布。
海南絣染的图案、构图和色彩已引起海内外“织锦”专家和研究人员的高度关注。专家认为:海南絣染被称为世界工艺史上难得的珍宝。纪录片《缬花黎布》以东方市符庆香的故事为串线,讲述了黎锦几十年伴随她的生活和生命,如今女儿和两个媳妇都传承了她的絣染技艺,她已成为海南黎族纺染编织传承人。电视片全程纪录了符庆香絣染技艺的工艺过程,从中可以看到海南“絣染”技艺的独特和传承工艺的珍贵。
相关链接:
海南非遗宣传活动10日举行 将发放“非遗口袋书”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