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中的骑楼外滩。(资料图)
修缮后的海口骑楼老街。本报记者 张茂 摄
车水马龙,喧嚣市井是百余年来骑楼老街这片街区的烙印。荣辱兴衰,一座城市的过往记忆浓缩在这片别具风情的历史街区中。独具特色的建筑景观,饱含故事的历史背景,还有新时代下的商业业态,让骑楼老街成为了海口城区中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6月10日是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或是一门流传已久的工匠手艺,或是一件陈列于博物馆中的文物,文化遗产之于现代人文弥足珍贵。骑楼老街作为保留相对完整、规模较大的一片历史建筑集群,这份宝贵的遗产也一直在吸引着公众的关注。在经历过前几年的改造之后,街区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商业形态,显露出文化上的“南洋风情”。但对于老街来说,它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真正在现代都市中再焕新彩。
取经“上海外滩”打造“骑楼外滩”
杭州人丁英俊,民间文化保护者,现已成为常住新海南人,曾作过海口古井调查,海口周边古村保护调研等。他多年来搜集、研究海口骑楼老街的历史文化资料。一有时间,他就会在这一街区走街串巷,“钻”进骑楼。多年的“理论”加实地考察,让他对老街一带的历史文化了然于心。也正因如此,他对这一街区也有了更多期待。他与几位友人提出,可以学习上海外滩的形式,来打造“骑楼外滩”,并将这一建议以书面形式提交给了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综合整治项目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骑楼办”)。
“其实,从今天的布局来说,海口骑楼老街片区的构成与上海外滩几乎一致。在骑楼老街,我们从南侧到北侧依次是民国骑楼、长堤路、休闲带到海甸溪;而上海外滩从内到外依次是万国老建筑、中山路、休闲带到黄浦江。”在丁英俊看来,这样几乎一致的构成让骑楼老街完全具备了成为海口外滩的潜质。
海口人都知道,骑楼老街曾经是作为港口贸易兴盛的标志,其以开放的姿态面朝大海。“但是今天的骑楼片区却因为外围的一些新建筑导致其内缩成为了一个‘围城’。”丁英俊说,“开放”不仅是骑楼的外在形态,也是这一街区曾象征着的一种精神。
“开放”对于骑楼老街而言意味着“亲水”。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前,长堤路一带还是水面,骑楼老街可谓是傍水而建。“相对而言,今天骑楼老街附近的水域减少了,所以,如果要打造外滩,可以考虑缩减现有车道,退一部分给海甸溪。”丁英俊说道。
与此同时,他还建议将原海口海关大楼作为骑楼老街的地标来打造,拆除围墙,修建琼海关广场,使之成为这一片区的“客厅”。
除了外在,几位民间人士还建议大力增加骑楼老街的文化内涵,活化其商业业态。
浅绿色的百叶木窗流露着夏日的气息,“大光书店”四个字衬在斑驳的墙面上。虽然这四个字是后来人翻修时重新写上去,但这间夹在两栋骑楼间的小门面在历史上确实为“大光书店”。类似的情况还有海南书局、大亚酒店等。
“可以考虑重新开启书店、饭店,让这些原来的老字号‘复活’。让人们能够再次感受老街上曾经的文化内涵。”丁英俊说。
(编辑:王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