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生在介绍学生创作的作品
林文生在教学生们构图
6月10日是全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日前,我省公布了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在海南,提到剪纸,大家就会想到乐东黎族自治县大安镇具有独特风格的黎族民间艺术——大安剪纸。无论是创作手法还是表现内容,都烙印着深深的黎族传统印记,并口口相授、代代相传。也正因如此,这项剪纸艺术,今年入选了海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扩展名录。记者带您走进素有“民间艺术之乡”美称的乐东黎族自治县大安镇,一起来了解古老独特的民间艺术——乐东大安剪纸。
“口咬”和“镂刻”衍生的艺术
大安镇有着自己独特的民间剪纸艺术。相传在汉代之前,当地的黎族先民就已经产生了“口咬”和“镂刻”的技艺,即口牙咬和刀刻,其中“口咬”就是运用芭蕉叶做材料,经过牙齿反复咬出各种图案,“镂刻”就是运用树皮、树叶、木板、竹片等做材料,用刀镂空雕刻成各种图案,如生活生产用具、玩具、记事牌、定情物等。直到纸张的出现,他们开始把花纹刻在纸上,剪纸的文化也由此衍生而出。南国都市报记者6月初的一天上午,驱车来到乐东大安镇大安中学,此时,大安剪纸技艺传承人之一林文生正在乐东黎族自治县黎族剪纸艺术培训基地内专注着制作他的剪纸作品。看到记者来访,林文生放下手中的刻刀热情地将记者迎进屋内。此时,林文生正在制作的剪纸作品是一幅长约100cm、宽约50cm的鱼米之乡图,图纸最上层已经用铅笔细描出了椰子树、芭蕉树、酿酒、收割山兰、竹竿舞、对歌等黎族农村的自然场景。
“我这幅图共有六层纸叠在一起,需要15至20天的时间来完成,整个画面所有的元素都要连缀在一起,这是大安剪纸的关键所在。”林文生说。记者注意到,在林文生粗糙的手里,刻刀仿佛有了生命,灵活地穿梭在纸张之间,柔软细腻,张弛有度,妙手生花。黎家纺织、犁田、收割、舂米、牧牛、椰树、蕉林、木棉、茅屋、对歌、喝酒、婚嫁等场景,被众多民间剪纸艺术家信手拈来,随意组合,将不同时空组合成一幅具有浓郁黎族生活的画卷。
(编辑:王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