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赠古籍展示。
记录海南对抗鼠疫历史
霍家藏书在鼎盛时期多达十万卷,历经浩劫,目前存有数百种上万卷。虽然历经百年,这些古籍多数依然品相完好,在海南民间古籍收藏中非常罕见。
海南省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主任乔红霞认为,在海南常年酷热、潮湿的环境下,历经特殊年代的辗转,霍家能如此系统、完好地收藏并保存大量中医古籍实在难得。霍家此次捐赠的藏书中,《鼠疫汇编》第五次刻本和民国十八年《疫核医最易》刊本,对海南的地方文献和地方医学研究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成为海南出版史的有力见证。
1911年以前,岭南地区出版的中医古籍并不多。据《中国分省医籍考》介绍,当时在广东省(含海南)编著和重刻出版的医书存目仅191种,传世医籍尤显珍贵。
“《鼠疫汇编》第五刻具有非常宝贵的医学研究和史料保存价值。”乔红霞介绍,该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鼠疫专著,初刻于1891年。此次,霍家捐赠的第五刻为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时任儋州学正的清代医家罗汝兰所编,既是中医古籍,又是罕见的海南文献。
鼠疫是清代岭南地区危害最烈、发生最频繁、涉及范围最广的瘟疫之一。在《鼠疫汇编》第五刻书序中,详细记载了该书在琼医中流传运用的波折过程。
“光绪二十一年夏,四刻初成,秋渡琼侯委,得悉是春,海口以疫弊者数千,族人电催此方,过海曾著效验,而琼医未之信也……”《鼠疫汇编》第五刻书序中纪录了光绪二十一年,罗汝兰族人曾用书中方法成功救治鼠疫,然而琼州医生并不相信的情况。
当年夏天,罗汝兰担心疫病在他处肆虐,刻印了更为详尽的第四刻书。秋季,罗汝兰到海口等待学正的委任命令时,将《鼠疫汇编》第四刻书带至海口。
据《鼠疫汇编》第五刻书记载,“冬至后,琼州府城疫作,先将所存分派琼医,或从而笑之,甚从而訾之。”在光绪二十一年冬至,府城地区鼠疫发作,罗汝兰将书分发给当地医生,却遭到了他们的嘲笑和诋毁。
直至“二十二年春,疫大作,群医各出手眼,百无一效,以致坏人无数。及二月底,始有信避之法者,迁居海口,延予调治,并参新法,连救重危症数人,求医者踵相接也。每视病开方,即赠书一本,并嘱照医,而十愈八九,一时并救数十人,群疑始息,遂信是方。”从这段记录中可以看到,光绪二十二年春天,鼠疫大作,琼地医生找不到有效救助方法,市民受灾无数。直到当年二月,鼠疫患者寻罗汝兰医治,并获赠该书,患者皆受到有效救治。此后,众人疑虑消除,使用书中方法对抗鼠疫。
“经历两个甲子,《鼠疫汇编》第五刻来到省图书馆,是书缘的传承,也是历史的延续。”乔红霞表示,该书是清光绪年间海南医官在海南补刻出版的医书,也是目前在海南发现的唯一一本存书,对海南的古籍收藏史意义重大。
霍家捐赠的另一本藏书——《疫核医最易》是由琼州乐邑(今琼海市)缅甸华侨卢鸿谟,于民国18年捐资重刊。该书记录了民国时期海南人民抗击鼠疫的珍贵史料。在抗菌药物问世前,中国应用中医药治疗鼠疫的成就,堪称医学史上的奇迹。
中医古籍传新声
省图书馆将对霍家捐赠的藏书进行考证并存档纪录。该馆还将设专区保存此次受捐的所有藏书,并通过数字化、再版等形式,对中医古籍的价值进行充分挖掘。
“和一般古籍不同,中医古籍不仅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还具有极大的实用性。” 霍筱薇认为,目前传世的中医古籍保护形势严峻,许多民间流传的中医古籍破坏严重,部分藏书机构将中医古籍束之高阁,秘不示人,这些有价值的中医古籍并未得到应有的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
“捐赠给图书馆后,古籍不仅能得到良好的保护环境,也可以供大众研究考证。让中医古籍‘活起来’才是对其最好的保护。”霍筱薇说。
“目前,我们家仍在进行中医古籍的批注整理工作。在合适的时机,霍家将继续向海南省图书馆进行部分捐赠。” 霍筱薇说。
相关链接:
海南百年中医古籍传人讲述古籍保护背后的故事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