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艺术与收藏
陶艺守艺人陈文:用黎族纹饰丰满陶器灵魂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邓钰 时间:2017-06-26 10:44:17 星期一

  半路出家的陈文对制陶十分痴迷。图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陈文制作的黎族纹饰陶艺作品。图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啪啪啪、啪啪啪……”在澄迈县福山咖啡风情小镇的一处陶艺馆,陶艺师陈文坐在拉胚机前拍打着手中的泥巴。将泥巴有节奏地拍打三次后,他再从中间扭断,然后合并再重拍。

  每一件精美的陶艺品,都出自粗粝的黄泥。从枯燥的拍、踩泥巴开始,重复着“三拍一扭”的步骤,一块块泥巴在陈文手中变得柔软、光滑。“拍出泥缝中的气泡,拉胚时才能柔韧、均匀。”他说。

  半路出家苦学陶

  陈文对泥巴是有感情的,接触各种各样的泥巴是他生活中的重头戏。时间长了,他能如数家珍地道出海南各地泥巴的品质和特性。

  “虽然泥巴看起来都差不多,但揉捏、烧制时区别就大了。有些泥黏性低、难塑形;有些泥含铁量高、耐不住高温,一烧就裂。”陈文说,为了找到品质最好的泥巴,得反复在全省搜寻。“目前,我试过最好的是临高的一处泥巴,黏性大、含沙少、含铁量少,烧出的陶细腻光滑形态好。”

  陈文说,“我钻研制陶已经12年,恰好一个轮回,陶艺早已融入我的血肉之中。”

  2005年,21岁的陈文从海南省对外贸易学校多媒体专业毕业,先后从事过服装销售、个性打印等工作。随后,他在澄迈县桥头红坎岭的制陶厂负责名片、宣传册设计等工作。

  在红坎岭,从前只在书本上见过制陶的陈文,“一见到这门技艺就感觉十分惊艳。”陶艺厂的老师傅通过手与泥、心与火的对话,从烂泥巴中塑造出一个个优美的瓷器。

  老一辈手艺人的功夫不轻易外传,陈文的学艺从“偷师”开始。在陶艺厂的前两年,他主动给老师傅们打下手,从搬泥巴、揉泥巴这类没有技术含量的体力活做起。久而久之,老师傅会在做陶时给他指点一二。

  烧一次窑要一周左右,在此期间要保持窑火不间断燃烧,还要根据陶器成型的不同阶段调整火候。守夜窑是个苦差事,陈文却主动应承下来,从夜幕到天明,看着窑火翻腾,感受陶器在火中涅槃而生。

  虽是半路出家,陈文却决心将陶艺做到极致。2009年,为了突破技艺瓶颈,他独自前往广东佛山石湾镇的南风古窑学艺。

  “南风古窑的灶火从明朝延续至今,许多富有成就的陶艺师聚集于此。”陈文说,初到石湾,他马上租了一套简陋的房子落脚,将客厅当作工作室,剩余的一个房间便是卧室。为了省钱,陈文并没有添置桌、床等家具,只买了一个帐篷便草草了事。

  制陶离不开多看、多想、多模仿。白天,陈文在陶厂和工作室转悠,和老师傅们学艺。从陶厂下班后,他就从厂里买回50元一袋的泥巴,窝在家里回忆老师傅的制陶手法,暗自模仿,一次次重复着繁琐的流程。“每次做完已是凌晨两三点了,我就匆忙洗个冷水澡,钻到帐篷里休息几小时,第二天还要一早出门学艺。”陈文说。

(编辑:王秋芳)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