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土官后代
反对土官政策
唐胄提到王佐“载笔数十年,录郡事以警官”,这里指的是王佐所著《珠崖录》一书。此书曾向皇上进奉,主要讲述海南“治黎抚黎”的政治策略。原来,王佐家先世为抚黎“土官”,至父亲王原恺时,家道殷实,因前妻病逝,娶王佐之母唐朝选为继室,生下王佐与两个姐姐。宣德年间,王原恺因事被累吃官司致死,而王佐的母亲深明大义,将丈夫付与她的大部分财产都让给前妻的儿女,自与王佐清贫度日并抚育王佐自立成人。因这一家庭关系,王佐对海南黎事十分熟悉,对那些借口抚黎而试图削弱地方管理权限以营私的阴谋以及“鄙夷其民,治之不以道”(《鸡肋集·进〈珠崖录〉表》)的庸官习气十分气愤,决心搜集资料,写出《珠崖录》一书进奉朝廷,以求得海南地方的长治久安。他在奏表中说:“臣自感衰老之年,无由报效,切念海南自汉至今,珠崖事体,以远方之故,多所缺略,敢昧万万死罪,详考历代国史、珠崖治乱典故,并今臣愚昧所及,不避斧钺之诛,谨编为《珠崖录》一册,庶以尽海南曲折事情。”
此书特别提到了明永乐年间,广西梧州府通判刘铭调任琼州“抚黎知府”一职后,弄虚作假,扩大管辖范围,谋与琼台地方政府分权,试图子孙世袭的险恶用心,并揭示了刘铭的作为对后世地方官吏的恶劣影响,提醒朝廷:“汉之失郡,由于任用非人,当守边之计;元之失政,由于混用土酋,分州县之权。昔也奸臣效尤,于元尚恨革之不早,今之边事有似于昔,岂可复效其尤?”(《鸡肋集·进〈珠崖录〉奏》)这就是“录事以警官”的由来。其后,明朝接受了他的建议,及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稳定了海南的局面。至清代,他在《珠崖录》中所展示的意见亦被写进了《明史·广西土司传》里。
王佐的抚黎见解对后世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其后,如嘉靖年间,海瑞的《平黎疏》主张开通“十字路”,使处深山野地中的黎族同胞能与外界沟通,走向文明开化的社会环境,限制那些奸邪之徒挑拨动乱的阴谋活动,实是秉承他的安抚开化政策。又如万历年间,王弘诲的《图善后事宜疏》也主张在平息暴乱之后,“伐山开道,建立州县,移一二不甚紧关屯所,若南流、青宁等处,就近守之,画之井里,时其训诲,一如罗旁之例(指当时广东肇庆府罗旁地方平息瑶乱的经验),不过数年,当尽入版籍,化为编民。”所议也基于这一主张。至近代,更有朱采、郑萦等官员,主张利用黎山的资源优势,发展黎地经济,以此导引黎族同胞进入现代社会。
可惜王佐著作虽富而流传至今的仅有《鸡肋集》较为完整,其他如《琼台外纪》仅散见于《琼台志》一书中。然而,仅《鸡肋集》而言,也足见王佐学术思想、文采风流之一斑。唐胄在为《鸡肋集》书摘作序时这样评价:“吾乡王桐乡先生弃世二十余年矣,余久得藏其遗稿,近于学政之暇,始出而编次之。读之若寻常无可惊异,而大方家每服其词之平易温雅,气之光明隽伟,当比拟于古之诸大家。”如此骘评,已点出了王佐作为一代硕儒的历史地位。
相关链接:
明代乡贤王佐《鸡肋集》面世 一卷诗书穿越500春秋网曝海南文化名村王佐故里脏乱 整治后仍牛屎遍地王佐:海南地方志的先行者海南开展王佐文化研究 丰富文化建设
(编辑:王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