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改革日日谈,如何落实却成难。7月1日虽是周末,但海口市第七中学却并不安静。为增强学校、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了解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理念,了解学校初一年级“三化六环节”课堂教与学改革的新变化,了解学生在校园的学习生活,使家长参与到教育教学管理中,提出建议和意见,真正实现“家校携手 共话成长”,提高学校管理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开放性,进一步推进学校课堂教育学改革的纵深发展。
改变教学理念
传统课堂以教师的教授为中心开展课堂学习,一味强调“讲深讲透”,“一讲到底”的教学方式,只能使学生处于被动、消极、受压抑的状态。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能得到发挥,课堂效率低,学生很难得到发展。
学习是与物相遇、与他者相遇、与自己相遇的经验,通过与物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己对话,展开从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的旅程。那么什么是“三化六环节”呢?“三化”是指教学内容问题化、问题解决活动化、知识结构化;“六环节”教学模式包含引入、自学、交流、展示、练习、总结共六个环节。
“三化六环节”课堂的模式,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弥补了“与他者的对话”即与同伴的对话,通过自学、小结这两个环节弥补了“与自己的对话”。而“教学内容问题化”强调的是“与物的对话”,“问题解决活动化”通过学生相互活动的方式解决教学的内容,这就实现“与他者对话”,“知识结构化”是通过学生建构思维导图的方式,实现了“与自己对话”。因此,“三化六环节”课堂模式,紧紧抓住了学习的本质,它能够很好的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课堂还给学生
传统的中国式教学以说教为主,老师是课堂的中心,然而伴随着课堂改革的推进,为“思维而教”已经形成一种价值认同,老师不再进行填鸭式教学,而是让学生在课堂唱起主角。那么我们的基层老师是如何践行这种改革的呢?记者了解到海口市第七中学在课堂改革的实践上独树一帜。
7月1日,记者走进了七中的课堂,身穿旗袍的班主任欧少菊站在讲台的一旁。没有更多的语言说教,她在投影仪上依次展示同学们的作文,并邀请同学们自己到讲台前有感情地朗读自己的作文。在作文的后面,一行行字迹工整的批改意见并不是欧少菊的评语,而是学习小组其他成员对作者作文的评价。
在这样一堂作文评讲课中,大部分是孩子们在讲台前朗诵和讲解,老师只是一个活动的组织者和主持人,学生们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学生们在上台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勇气和自信,锻炼了朗读的能力,在改评的过程中,既是锻炼阅读能力,也是重新修改自己文章的过程。互动、互帮、互助的学习机制,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动力。
班级小组管理
有多年教学经验的班主任老师欧少菊向记者介绍,为了能够激发班级学生的活力,带动整体提高,现在学校在初一年级的每个班级都建立了学习小组。“以我们班为例,总共有13个兴趣小组,分别是以班级前13名为中心组建的。”欧少菊说,“以小组为基础构建的课堂,秩序井然,气氛和谐,同学们听课更加认真了,同学们当起小老师一个个也都是有模有样。”
欧老师班里的张涂玉婧与詹杰皓就是这样的一对,原本让老师都头疼的皮孩子,在张涂玉婧的带动和管理下,无论是课堂的听讲还是课后完成作业情况都有了显著的改善,成绩也大大提高。庄光瀚和郑尚嵘也是如此,在结对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三化六环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教师尊重每个学生的相互关系,以及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教室里就形成一种每个学生都能安心上课,彼此之间都能相互勉励的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