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椰城走笔
盐灶村·灶母娘娘
来源: 海口网 作者:钟捷东 时间:2017-08-07 11:02:05 星期一

  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海南地名中和“盐”有关的不少,海口的“盐灶村”就是其中一个,它在清嘉庆二年就叫此名,是个有着几百年历史的村庄。明朝末年以前,今海口滨海大道以北还全部是大海,盐灶村所在的区域是沙滩。明朝末年后,来自福建莆田的移民迁居此地,慢慢就形成了村落。这些过琼先民原本就是濒海居民,懂得煮盐工艺,他们入琼之后相中这方土水,仍操旧业。因为打灶煮海盐远近闻名,人们就地取名——盐灶村,有上村、中村和下村,从事盐业的男人被称为“盐灶爹”。

  单单是“盐灶”二字,就可以透露出几层历史信息。首先是盐字代表这里一定在古时非常靠近海边,因为有海才会有盐;其次是“灶”字代表这里的人们是以煮盐的方式作为谋生工具,且个体较多、规模较小,否则就不会用“灶”字,而会采用盐田等命名;而且据说“盐灶”的发音是闽方言“仰姆造”的音化词汇,无意中告诉人们,盐灶村早期的居民可能是来自闽南地区。

  盐,自古以来,是各朝廷税收的主要来源,一直由朝廷指定专人掌管,因海南特殊的地理环境,为了制盐业的发展,朝廷给海南非常优惠的扶持政策,类似现在的经济特区或保税区。《广东通志》载 :洪武初年,在广东省置广东、海北两个盐课提举司,属海北的盐场有十五处,其中大小英感恩(琼山)、三村马袅(临高)、陈村乐会(文昌)、博顿兰聲(儋州)、新安(万州)、临川(崖州)等六处盐场,各盐场设盐课司,置盐大使一人。盐场有灶户和灶丁,灶丁每年要纳定额的盐作为正课,即盐课。行盐即贩卖法,在海南岛是与他处不同的,特准灶户把余盐自煮自卖。如在康熙三十年,有人提议在本岛设引商(特许的贩盐商人)时,琼民周介文等呈称:以琼郡环海,作者煮盐,自古未设盐商,主张由灶户自煮自卖,而知府张万亦极力支持其议(道光《府志》卷三十一《张万传》)。

  1883年美国传教士香便文在他写的《海南纪行》里已有盐灶村,人们用海水制盐的记载。古时的盐灶村也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老庙抓鱼虾、新庙拿竹杆、上灶跑临高、下灶贩盐卖、博义煮盐忙、六灶破竹杆、八灶挑大粪。”这几句顺口溜形象地描述了当时这一带村民的生存状态和谋生手段。原始的海水煮盐方法是直接用海水放在陶罐里煮,这样煮出来的海盐味道不好,产量又很少。

  这种煮盐的方法不知道延续了多少年,有位30多岁的妇女,她在煮盐中发现用于装盐的簸箕放在靠近煮盐的灶边没被火烧掉,觉得有点奇怪,于是就尝试着用这簸箕当做锅装海盐水煮盐,结果煮出来的海盐味道好极了。当时她母亲病了,她就用这海盐搅饭喂母亲吃,母亲的病慢慢见好起来,此事后来就渐渐传开,来学习取经的人也不少。过了一段时间又发现,虽然用簸箕煮海盐的方法比陶罐煮的产量多些,但是也满足不了市场需要。后来人们就想到用竹篦编织成一个较大矩形木器皿(min),这个竹篦编织成的矩形木器皿根据需要可大可小,最大时有长2米多,宽0.8米。开始用它来煮盐时,先用海盐浸泡一段时间,让海盐慢慢渗透进入竹篦里。同时煮盐的灶也要根据煮篦器皿的大小进行改造,用砖砌成四格,使竹篦器皿平稳放在灶的上面,灶的背后每格都要有空气孔(烟囱),煮盐时掌握火候最重要,火要慢火匀称,才不至于海盐烧糊或者烧坏竹木器皿。

  这种煮盐的方法不断地传开了,而且传得很神,有一位远处的男姓制盐者根本不相信,就跟这位妇女打赌,说如果能煮盐成功,他愿意砍下头颅,结果他当真砍下头颅了。最后他也成神了,被供在海南侨中那里的一座庙里,神像是没有头颅的。这位妇女去世后,盐灶村的村民把她当作灶母娘娘供奉祭祀,直到现在庙里还有她的神位。海南解放后,盐灶村一带迎来了沧桑巨变,煮盐的营生因时空的改变而改变,村民们走出了“靠海吃海”的传统束缚,改变了原来的生活方式。但是“盐灶”二字,不仅记录了历史长河中的环境变迁,也承载着几代人内心最温暖的记忆。

  地名是一个地方历史记忆的载体,刻印着历史过程中留下的一个个足印。如今的“盐灶村”,隶属龙华区滨海街道办事处,是海南省一级居委会。走在盐灶路上,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洒下斑驳,古时曾经高大的煮盐灶台早已经不见踪迹,但是这个村,这座灶母娘娘庙,能让我们透过岁月的风烟,去回味这一段远逝的历史。

(编辑:王秋芳)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