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古村老街
一座清代海南美丽乡村的重建史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徐桃 时间:2017-09-04 16:13:51 星期一

  原标题:王弘诲曾孙王懋曾带领族人花9年时间重构龙梅村

  一座清代海南美丽乡村的重建史

  八角殿

  太史坊

  在海南宗法制社会中,以村庙为核心的村庄,不仅是故土依托的栖居之地,在古代纷繁时局中,它还具有保护宗族延绵、抵御外敌、精神礼乐传承等众多社会功能。

  定安龙梅,曾诞有明朝南京礼部尚书王弘诲,辉煌一时。在明末清初的兵荒马乱中,顺治六年(1649年),村庄被匪徒焚毁,王氏族人飘落四散,村庄败毁无人居住近半个世纪。清康熙年间,王氏后人、王弘诲曾孙王懋曾凭一己之力,花9年时间,复兴祖先旧业,重构龙梅。

  笔者通过县志、族谱、历史文物、王懋曾等人留世书稿等资料,回到那个年代,探究一个清初的村庄如何建造和运作,又是如何在古代海南宗法制社会中起到乡人安身立命作用的。

  忠义世家,康熙六十一年壬寅,邑尹丁继离赠。

  一

  百年名庄毁于一旦

  龙梅村始建于明代,据王氏族谱记载,南宋期间,浙江绍兴的寿庵公王六翁与苏轼结为好友,并随其迁居儋州。后人又移居临高,最后在元末明初(约1368年)定居定安龙梅村。何谓龙梅?开村始祖留训,当初选龙梅,见地势逶迤似龙盘踞,“虎踞龙盘”乃风水宝地,并望王氏子嗣当如傲霜斗雪的梅树一般,坚毅不屈繁衍生息,故名龙梅。

  王氏族人定居此地后,果然子孙繁盛,王弘诲考取进士,并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他所考取的功名,不仅惠及先祖,其祖父及父亲皆被诰赠南京礼部尚书,而且还“荫叙”后人,在诰命之下,荫子汝鲲,廪生,中宪大夫;孙昌言,奉直大夫,恩荣四代。而且兄弟王弘谟、王弘诏,都是国子监肄业,授职光禄寺监事、署丞的官职,在明一朝,王家可谓荣光之极。

  明末清初,改朝换代,时局动荡,海南亦匪祸严重,王懋曾的父亲王昌言为保护乡里组织抗贼,后在顺治六年(1649年)六月,贼匪诱杀其于山区,其妻陈氏带着3岁的王懋曾避祸定安县城,被抓后诈称留下,让贼人放走老仆和幼子后,痛骂贼人后咬舌自尽。这帮匪徒见状,恼怒于龙梅人的决绝,冲入龙梅村,将村里洗劫一空并一炬焚之。

  村庄被毁,村民被迫背井离乡,四散逃命。自此,四十余年无人居住,热带气候滋养下的荒草蔓延各处,村落早已面目全非,没有适合居住的屋舍,恢宏的八角殿、闲适的王弘诲故居也只剩断垣残壁。只有明万历年间为纪念王弘诲而修建的全石质的太史坊,经受住了时间的侵蚀。

  王懋曾3岁离村,父母双亡,家族四散;43年后,飘零无根,凭借自身努力,虽挣得名望和财富,但无乡可归,无祠可祭,宛如浮萍飘荡。为此,他做下重大人生决定,举家搬回那荒败鸡狗都不闻的废村。

  重返龙梅,首要任务就是探访流散的族人。寄居在他村或流荡在异地,所遇世道艰难,各支族人都深有体会,“一耗于金戈饥馑,再耗于桎梏桁杨。”在乱世中,战乱无人组织抵御,生命难保;灾荒之年饥荒无人救济,饥渴难抵;而且因为无家族势力,在遇到官司或社会纠纷时,无人出头相助或周旋,求告无门,整个家族命运都岌岌可危。

  从实际生存而言,重返龙梅不仅是王懋曾所愿,更是王氏宗族延绵繁衍下去的必须。王懋曾将自家多年积蓄用于重建所需,族人则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其后就是丈量分划土地,规划新村布局,各支自行修建居所,合力修建祠堂和宗庙,修筑祖茔,将族人安顿生息。

  各处奔告之下,龙梅王氏的后人很快聚集商会,选出各支脉代表,组成重建龙梅村的议事组织。如此,艰巨而漫长的重建龙梅工程开始了。

  宣统二年龙梅族谱

  王懋曾像 本版图片由作者提供

  二

  村落规置新貌初显

  龙梅村已是颓败一片,祖先所留的建筑几无能居之处。虽为大不幸,但新龙梅却可避除杂乱之处,重新规制。因年久无人管理,村周围不少田地被人侵占,王懋曾带领族人诉告官府,赢回田产。确保族人耕者有其田是第一步,做完此事,就可开始安家落户了。

  王懋曾与族人踏绕村落,环顾龙梅村进行规划。龙梅村坐落在文笔峰脚下往北延伸约三公里处的山脊上。太史坊是全村的标志性建筑,坊高5.1米,总宽7.3米,四柱三间,每柱前后设有防风掌。明间大柱对面刻有的那幅对联“石柱警天秀毓南溟开五指,瑶台贯斗光摇北极应三台”是明代著名书法家、王弘诲门生董其昌所书。这里理所当然成为全村的中心,坊前后空地即为村民集合约事之处。

  确立中心后,村之方位规划为南北走向,整个村舍面朝太史坊划地而建,座向顺沿地势分东西两排,依次依序按条例成排修建,似非字一样,中间置出一条村道,一条成排的轴线代表一条支脉的族落,聚族而居。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民居建筑,其基本形制为独立、封闭、内向的小天井院落,各家多为两或三进式四合院,轴线明晰,房舍对称,门楼、照壁、明堂、中堂、庑房等建筑,均以天井组合而成住宅单元。

  正对太史坊,王懋曾修建了一座大门,内题宫保匾额,两边门题宗伯第。通过此村大门即可直接进入村民居住的地域。太史坊和大门中间,还特意盖了左右大门屋,用于氏族公用所需。

  王弘诲故居位于村西,大门屋右边,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明末遭盗时也被焚毁。王懋曾根据族中老者记忆,按原样翻修了故居,并将家安在这里。

  故居坐东北向西南,四合院式建筑,大屋2幢,均为1厅2房的砖木建筑,悬山式顶,正脊之鸱尾顶饰,厅堂屋顶共有19排瓦片。海南民间有传,祖屋厅堂瓦片排数越多,说明家中有人当过大官或极富足,普通家庭有13排就足矣,可见此屋规格之高。

  龙梅村的田地分为水田、旱田和坡地,除各家田地外,还留有公共田产,分为祭田、义田、学田等类。在王氏家谱中,这些田产所在和所用记得的非常详细。族田收入主要来自招佃收租,为了防止族众对其侵蚀,规定本族中人不得承租,亦不得作租佃的中人。义田收入用以赈济贫困灾病;学田收入供族内儿童作学费;祭田收入用于开支祭祀的牺牲、仪礼、宴席。此外,有关族众公益的费用,也都从族田收入支付。在族训中特意强调,族人不得“觊觎祖业”,所得收益交由族中专门掌管的人员分类用于各自用途。

  村周边的田地围绕着村舍呈聚拢状,太史坊朝向的田间有多处水池,不远处还有一条小溪绕村而过。而村舍背后则多是坡地,分布在龙仔埇上。“背山面水”“山环水绕”,正符合风水学上所谓“前有照、背有靠”。

  此外,王懋曾还将王弘诲修建的龙门塔进行了简单的整修,龙门塔下的永济桥,本村前一里的广通桥,作为跨过溪头与外界交流的重要交通,毁损的也悉数修复。

  至此,王弘诲曾以五言诗的形式,赞过海南乡村美景的《员山八景》:“绿水环龙”“横桥渡马”“竹松笼月”“楼阁丛云”“塘尾甘泉”“岸头娇柳”“莲塘渔唱”“石岭樵歌”,在新龙梅都悉数可见了。

  三

  立宗修谱重构祠堂

  对于海南宗族而言,祠堂的建立是家族形成的标志之一,宗族活动最重要的尊祖、敬宗、事亲等事宜都是在祠堂中进行的。要重建王氏宗族,需将宗族的内部活动正常运转起来,除开村庄内屋舍的建造,田地的分配耕作外,还涉及修谱、祠堂、祭田、办学、赡养等许多方面。宗族还需立有族长,处理宗族内部事务,宗族内制定族规、宗法等等这些文化世俗意义上的构建。在王懋曾返回龙梅的第3年(1695年),王懋曾为凝聚族人,主持合族祭拜,推举继承大宗者。继大宗者拥有族长之权,在宗族中享有很大的宗法权力,宗族内部的管理和各项事务的主持一般都由族长担纲,小如家庭纠纷、婚丧喜庆;大如祭祖、祠庙管理等事务都要主持。王懋曾按规矩,并无挟私,在长支无人能胜任的情况下,极力推选出次支的王吉贤为宗孙,继大宗,主庙祀。

  重建龙梅9年之后,祖业初具,族人安生,王懋曾开始着手重修族谱。早在明万历年间,王弘诲就创修了龙梅王氏的族谱,但龙梅村的那场浩劫,让旧谱已无迹可寻。多年来,王懋曾为此事走访父老兄弟,询问乡邻,查阅县志、府志,但家族谱系只能探究至龙梅村的开村始祖——摘云公,“迁琼始祖”未能见实载。但只有此段家族历史清晰,才能与中原文明衔接得上,也才能将族亲溯源至更深远的历史。

  古代海南,历史资料极不完备,利用“扶乩”追溯祖先来源者,在海南宗族修谱过程中不乏其例。王懋曾最终也是通过“扶乩”,追溯龙梅王氏的渡琼始祖为王肱,号寿庵,字公辅,俗呼王六翁。也有人根据一些史料和族谱提出不同的看法,王懋曾也记笔言明此只是供后世备考。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在王懋曾及王弘诲二哥弘诏公七世孙王四聪两人的主持努力下,始创了修订王氏族谱的草稿。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他又命其子王扆和王吉贤续修族谱。

  在66岁高龄,王懋曾又组织族人重建王氏宗祠,历经数月建成。王懋曾将正殿命名为“复亨堂”,所谓复亨堂,意在“废而復兴,坏而復举”之意,对家族重新昌盛给予厚望。

  建成之后,各位乡贤友人纷纷赠来匾额和锦联,时任定安知县的陕西人孙贻清写下复亨堂祖祠联,此外还有十来副的锦联也都颂扬了王氏族群的兴旺和功绩,从这些送锦人的身份及锦联、牌匾的数量,可想见“复亨堂”的落成,是当时定安县的一件大事。

  历经三百余年,王氏后人悉心照管,几番修复,现今的王氏宗祠仍以原貌面见世人。现存的王氏宗祠由山门、八角殿、正殿二侧庑廊组成,坐东北向西南,四合院式布局,为歇山式顶,正殿进深3间,面宽5间,是一座仿古宫殿建筑,占地约1000平方米。宗祠1994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祠里存有康熙丙申年(1716年)翻刻的明万历皇帝诰封王弘诲及其妻周氏之“诰封匾”一块,“东阁风清”木匾一块,“忠义世家”木匾一块,以及现代王洛宾、王世襄等人的题匾。

  四

  明训立规复仪创祭

  为使得后人知复亨之不易,思敬不忘,让后人知所守持,王懋曾开始着手制定族训。

  王氏族谱的族规前言中这样写道:“我族谱系,在胜国时,经忠铭公(王弘诲)纂修,想必规制详备。奈鼎革后,荡然无存。及松溪公(王懋曾)重修之,又未剞劂,仅传稿本。……兹酌撰一十六条,前十条劝,其所当为也;后六条戒,其不当为也。有劝有惩,切中时弊,于长善救失之要,亦未必无小补焉。”讲述了定规的前因、意图。

  十条劝告分别是:尊敬祖宗、修睦宗族、逊让尊长、慈爱卑幼、优崇贤知、悯恤孤贫、褒奖志节、嘉兴醇良、严肃闺门、敦教子弟。在这些所当为之的行为中,王懋曾最重视的就是子弟的德行培养,并将其作为成人成才的第一要义。

  王氏族规的六条戒条分别是:变坏宗器、觊觎祖业、肆意凶横、聚首赌博、刁抗国课、沉溺洋烟。在戒条中,后两条“刁抗国课”“沉溺洋烟”,为清末咸丰年间的后人王经元新修谱后根据时局弊端所添加。

  家规族法是以明示的方式,惩恶扬善,劝诫后人,而在日常节令或是祖先祭日等具有象征意味的日子,则是通过仪式活动,将儒家文化渗透到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对他们的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王懋曾悉数将几个重要的祭祀活动所需进行的仪节,做了详细的说明,有“祭合族祖祠行礼仪节”“祭先世先嗣祖考妣品数仪节”“祭墓仪节”“扫祭土神仪节”“祭魁品数仪节”等。每次祭拜所需的祭品、进行的流程、所做的动作、诵读的祝文,一无巨细,都记载周全,后人只要按章进行即可。在所有的祭祀活动中,王氏宗族每年农历正月十八的合族祠堂祭祀仪式最庄重,规矩也最多,如今的龙梅村每年都会聚集合祭。这些庄严而神圣的仪式,通过热闹而凝重的方式沁入到宗族子孙的记忆和精神中去。

  龙梅村落历经几百年繁盛至今,现有880户,居民3000多人,乡风醇厚,人情暖意, 2008年被评为海南十大历史人文景区名村。2010年“琼州百景”投票,定安龙梅村出人意料地排名第一,独以村庄的形式击败众多的星级景点。古庄崛起,贯穿古今的龙魂梅韵,新时代里定安龙梅展现出新的风姿。

 

 

 

相关链接:

三亚重建改造市内6座桥梁 2018年5月底前完工通车
未来,在重建中清晰——新疆精河6.6级地震灾区重建见闻
九寨沟地震灾区转入过渡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阶段
公务员诚信档案重建更重“管”
重建特委,为琼崖革命把舵导航

 

(编辑:王秋芳)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