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最新推荐
明清海南书院缘何兴盛?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 时间:2017-09-26 10:50:57 星期二

  创建于晚清的文昌铺前溪北书院,主体建筑仍保存完好。

  美舍河蜿蜒流至海府路地段,有一座“流芳桥”,由东向西走过桥头,可见红墙碧瓦,屋舍俨然。这就是五公祠景区,走入院内,跨过一座山门,古树森森间见一塑像,像旁有楹联“何人可配眉山,此地能开眼界”。此即琼州为纪念苏轼而建的苏公祠。

  苏轼曾在此处“指凿双泉”,使当地百姓得饮甘泉。苏轼北归后乡人感念其恩,于此处建“东坡书院”纪念他,这也是海南可考的最早的书院。

  如今清泉仍在,书院难寻。明清两代,海南文教勃兴、才贤兴起,以“海外衣冠胜事”而震动中原和朝野,书院在其间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海南书院明代约20余所,清代新建加上修缮约40余所,合计60多所。以海南的土地面积在全国来看,其书院密度超出了全国平均水平。思考其繁盛的原因,或许可以以史为鉴,有助于推动今日教育的发展。

  官方文教政策的影响

  湖南师范大学张传燧教授的研究发现,古代书院办学方向有过几次转变——最初以藏书、刻书、读书为主,后来为克服学校沦为科举的附庸,实现养士与取士结合以培养传道济民之才,再到清代书院取代官学成为培养国家统治人才的中心。

  而明清时期海南书院的兴盛,契合了书院发展的第二和第三阶段。

  “明初几代帝王都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发展官学上,对书院并不重视,所以自明初洪武元年至弘治末年的137年间,海南新建书院仅有3所。”9月15日,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胡素萍教授认为,而后由于科举腐败,明代的官学逐步变为科举的附庸,教育空疏。许多士大夫创建书院,聚众讲学。而当时理学盛极一时,也为书院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础。

  胡素萍说:“明代嘉靖以后,正当全国书院兴盛之时,一些主政者认为书院空谈废业,动乱朝廷,所以有了四次封禁书院的举动。但海南岛天高皇帝远,封禁书院的政令对海南书院影响不大,一旦压力稍减,书院立即恢复。”

  清代海南书院数量更为可观,超过明代总量一倍之多,究其原因,与清政府的鼓励与重视是分不开的。

  雍正以后,清王朝对书院的政策由压制转为扶持,并加强了对书院的控制。胡素萍等人合著的《海南古代书院》一书中,将清政府对书院的控制总结为以下几点:在省会设立书院;经费由政府拨付;书院负责人由政府聘请;学生由各省道员和布政司考核;私创书院须申报查核。

  清代海南共有43所书院,其中30所为官立书院。虽然清代海南书院多为政府所控制,但也因此使得海南书院数量和办学规模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编辑:王秋芳)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