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水古驿道
黎汉文化交融的纽带
过去陵水崖州交界,在今东线高速土福湾出口附近。藤桥东河东岸,今有“分界塘”和“分界下塘”两个自然村。分界塘以南,就是崖州。明代在藤桥设有驿站“太平驿”,也就是说,从陵水县城到藤桥,是一天的脚程。
洪武年间,每千户所须设立三个军屯,每屯派一个“百户所”即100个军户屯垦。在正德志和万历志的陵水舆图上,岭脚屯均标记为“三旗屯”,这是“三才”地名的来源,可知军屯即位于今三才镇、九所村两处。
三个军屯,对经典农耕文化在陵水县域的扩展大有贡献。除了北部大小陵水河、陵栅河三个传统灌区之外,南部广大地域也同时出现了三个新的农业中心。不过,陵水依然还是黎峒腹地。
陵水“黎强汉弱”的人文态势,到清朝前期有了重大改变。乾隆初年,鉴于陵水县实力的增强,朝廷将原属万州的“保亭司”大片黎峒,划归陵水管辖。陵水的“民户”人数,从明代到清初只在三四千口之间徘徊,由于“乾隆劝耕”,加上朝廷新增丁口“永不加赋”的许诺,乾隆晚期陵水申报在册的丁口,一举增加到五万。
陵水古驿道,是气候的分水岭,也是文化的纽带,虽然饱经沧桑,历尽波折,却是推动陵水乃至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的重要通路。
拜访大美陵水,随时可追忆那“夕阳下,古道边”的往昔,惊叹于陵水这颗南海明珠之美,感慨其历史之变迁,文化之涅槃。
相关链接:
南粤古驿道定向赛5月鸣枪 易建联等任形象大使访美巢村古驿道(外一首)
(编辑:王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