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南日报记者 易宗平
步入悬挂着清代儋州书法家张绩题写的“东坡书院”匾额,多副对联值得细细品味。
书院现存楹联30多副,熔记事、写景、抒情于一炉,文情并茂,音韵协调。在大门、大殿、载酒堂等处的对联,耐人寻味。
大殿有两副对联。其一:“灵秀毓峨眉,综观历代缙绅,韩富以来如公有几;文明开儋耳,遥想三年笠展,符黎而后名士滋多。”这副对联由清代进士王云清撰写,高度评价了东坡先生“文明开儋耳”的历史功绩。
其二:“宾主联欢,追思笠屐风流,雪爪尚存鸿北去;冠裳承祀,若问送迎诗句,笛腔犹按鹤南飞。”这副对联是清代举人唐丙章撰写。“雪爪尚存鸿北去”化用东坡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土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而“送迎诗句”,出自东坡诗“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鹤南飞”出自东坡诗《李委吹笛并引》:“山头孤鹤向南飞,载我南游到九疑。下界何人也吹笛?可怜时复犯龟兹。”对联融汇苏东坡的多首诗词,既展示了东坡诗词的丰富底蕴,也体现了唐丙章高超的撰联才华。
从东坡书院大门进去是亭状的载酒堂,上面悬挂的对联为:“农务不违时,与诸父老,对此镃基,共话桑麻今乐事;公余容退息,偕都人士,携来樽酒,追怀笠屐古风流。”此联是清代进士、儋州知州林翰高撰写。“镃基”指锄头,“桑麻”指农事。此联写出了苏东坡深受陶渊明田园诗的风格和人格影响,常与老农谈起农事的情景。
以上三副对联,尽管不是一个作者,但有一个共通之处,都提及“笠屐”。此典出自明代文学家宋濂《东坡笠屐图》题词:“东坡在儋耳,一日访黎子云,途中遇雨,从农家假(借)屐着归。妇人小儿相随争笑,群犬争吠。”这样的记载,反映了东坡的朴实无华,平易近人,与当地民众打成一片,关系十分融洽。这也符合苏东坡自己曾经概括的性格特征:“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不好人。”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可亲、可敬、可爱的东坡形象。
苏东坡本人就是一位对联高手。南宋进士岳珂《桯史》记载:辽国使者出下联“三光日月星”,苏东坡不假思索就对出上联“四诗风雅颂”。《诗经》中“雅”分为“大雅”“小雅”,加上“风”“颂”就是“四诗”,所以这是一副绝妙的对联。
在儋州,苏东坡也写过一些意蕴深远的对联。林冠群先生在《尽情尽性的文化奉献——序<儋州古今楹联选集>》一文中记述,苏东坡离开儋州东坡书院前,给学生姜唐佐赠送一副对联:“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此联体现了东坡先生对学生的勉励教诲和殷切期望之情。因此,东坡对海南文化教育的启迪之功,世代尊崇。
(编辑:王思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