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红旗镇北山村的“期颐偕老”牌坊。
北山村“期颐偕老”牌坊的落款
龙泉镇雅文村的“期颐偕老”牌坊正面匾额。
文图 本刊特约撰稿 张王明
琼北地区的乡村仍存留不少古代牌坊,其中有三座旌表百岁老人的“期颐偕老”牌坊,都在原琼山县、今海口市境内。
在方志资料中,可以知晓当年的琼山县长寿者较多,但是夫妻双方都达百岁的并不多,当时的地方政府对这一现象非常重视,甚至连琼州知府都为他们竖立牌坊。 ——编者
从2008年开始,笔者就一直关注琼北地区的古代牌坊。在与摄影爱好者行走乡间的同时,也从网络上和方志中寻找线索,以期能有更多的发现和确凿的佐证。
根据海南方志记载和实地调查,原琼山县(今海口市)已知的“期颐偕老”牌坊共有四座,目前有迹可循的剩下三座,两座在龙泉镇雅文村,另一座在红旗镇北山村。
《琼山县志》记载:“期颐偕老坊,后刻‘昇平人瑞’,为寿民王简、王烈合立,在城西甘蔗园外”;“王简,以子魁衡貤封修职佐郎、大埔训导”;“王简,道平村人,寿百岁,请旌建坊”。“城西甘蔗园外”即琼州府城西面的甘蔗园外,如今甘蔗园已经面貌全变,此牌坊也早被拆除,无迹可寻。
一人名登三座牌坊
海口龙泉镇雅文村的牌坊,一座在村外的墓地里,形制呈单门两柱的墓坊,牌坊立在墓前。前面横额镌“期颐偕老”四字,落款“咸丰五年(1855年)八月十一日奉旨给舆县民王烈、妇李氏立。咸丰五年仲夏月建”;牌坊背面正中竖刻“恩荣”两个小字,横额镌“龙章宠锡”四个大字。
雅文村的另一座“期颐偕老”牌坊原先矗立在村口,现在只剩下断成三截的额匾,平放在地面上。匾上阴刻的“期颐偕老”四个大字依然可辨,落款为:“两广总督部堂徐广缙,广东巡抚部院叶名琛,广东布政使司栢贵,知府丙申状元林鸿年,署琼山知县张霈为恩赐文林郎王烈、七品孺人李氏。寿民王烈乃耆寿有才之子,蒙恩给顶戴魁豪、魁斗之父。清同治二年(1863年)仲夏月建。”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状元知府林鸿年。历史上,状元来琼州当知府,林鸿年是唯一的一位。
民国《琼山县志》载:“林鸿年,福建侯官人,状元,二十七年任。世兴,汉军正白旗人,进士,咸丰三年任”。 林鸿年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任琼州府知府,直到下一任世兴于咸丰三年(1853年)接任。
林鸿年生于嘉庆十年(1805年),道光十六年(1836年)丙申恩科状元。琼州知府任上,重视文教,充实琼台、罗峰两书院图书设备,增加学生的津贴费,文风大振。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护理雷琼道,招抚海盗,平定儋州刘文楷之乱,民众生活得以安稳。咸丰二年(1852年),林鸿年丁忧回籍,卒于1885年。
细观雅文村的两座“期颐偕老”,都是为年过百岁王烈和他的妇人李氏而立,都是朝廷下诏,地方出钱或家族筹款建造的。在同一个村子里为同样的两位期颐老人,竖立两座牌坊在国内都是少见的。
王烈是村里怎样的人物?为何先在府城甘蔗园外与王简一起被竖牌坊纪念,又在本村立两座牌坊以示旌表?王烈的为人以及具体事迹史志上录下的极少,仅见民国《琼山县志》记载:“王烈,遵都人,妻李氏,均寿一百三岁,咸丰三年旌,蒙恩给‘期颐偕老’坊,赏赐银缎”。在雅文村采访王烈的后代,他们也不清楚,只听说他忠厚老实品德兼顾,与妻子李氏恩爱如旧,曾经外出做生意。
依据清咸丰五年(1855年)所立的墓碑,王烈号“丕承”,系出北宋礼部尚书来琼始祖王居正之后,例赠修职佐郎;妻子是修职郎李有才的孙女,夫妻寿届百龄,五代同堂,世居雅文村。
王烈被清廷例赠为修职佐郎与文林郎等头衔,其李氏被恩赐七品孺人。
在清代,文林郎为七品文官,修职郎官阶为八品,修职佐郎为从八品,都是无实权的虚衔散官。
王烈的儿子王魁豪、王魁斗同时蒙恩给予相应的顶戴待遇。
在雅文村询问得知,王烈的入村先祖王贞于万历年间落户雅文村。今年69岁、王烈的七代孙王富贤说,王烈村口的牌坊1965年被拆毁,只剩下墓坊,直系后裔至今已传至第九代120多人。
民国时期,王烈后人中有5人考上黄埔军校:王学楷(又名王开敏,入校时改为王敏)、王琼祝(卓)、王开朴、王开超、王开锦。
清廷备案的
“期颐偕老”牌坊
听网友南壇子说起红旗镇北山村有一座“期颐偕老”牌坊。今年8月19日,我们一行人自驾到村里,50多岁的林书江知道来意后,带我们来到了竖立于村子东南方向一片橡胶园里的牌坊。
牌坊整个构架保持完好,是三间四柱通天对称形制,玄武岩石材质。中门上方横条的正中镌刻一阴阳太极图,两根支主柱立于鼓型石柱础上,柱头雕刻着两尊似龙非龙的神兽,与中间的圆形太极图相辅相成,寓意“双龙戏珠”。
副柱两根,其中一根柱顶部有覆钵体,另一根的覆钵体已经掉落地上。四根石柱均有斜柱支撑。上方的横梁中间有一“旨”字。
横跨在两根主柱的匾额是整座牌坊的主题,匾额阴刻“期颐偕老”四个楷体大字,右侧有五行楷书:“署琼山县知县正堂张;署琼州府正堂五详;钦命广东承宣布政使司方;钦命兵部侍郎广东巡抚部院郭;头品顶戴兵部尚书、两广总督部堂劳奏”,左侧竖镌“为寿民林卿仕期颐偕老立,仕乃秀春公之子增生,卿位公之弟,乃大信、大惠、大成之父,其光、其辉、其华之祖;妻吴氏龙榜村吴文瑞公之女;始居邕阳图,国初移位大摄一图福山邨;同治二年请旌、光绪三年岁次丁丑仲秋月建坊”。
匾额背面刻“昇平人瑞”四字。
从落款可知,这座“期颐偕老”牌坊是1863年各级官员层层上奏清廷后,直到1877年才为这对百岁夫妻林卿仕和吴氏竖立牌坊的。此事为何拖了14年之久,后人不得而知。
匾文中的“福山邨”,据林书江说就是现在的北山村。坊文同时镌刻了林卿仕上至父亲,下至儿子、孙子世系和妻子吴氏的娘家。
期颐,指百岁及以上的老人。“期”,人寿以百年为期;“颐”,服侍照养,语出《礼记·曲记篇》:“八十曰耄,九十曰耋,百年曰期颐。”偕老,是指夫妇携手一生,生活到老。
今天的北山村,有200多位林姓人家,林书江说,多年前,为了维修村边的一座石桥,差点就把牌坊拆掉了,多亏村里的一位长者极力反对,才得以保全。
据《琼山县志》记载:“林卿仕,大摄都人,夫妻百岁齐眉,请旌期颐偕老坊。”《大清穆宗宽毅皇帝实录》也载,是年(同治三年,即1864年),朝廷旌表“百岁寿民妇,广东等省林卿仕等十八名……均给银建坊如例”。不但是地方上记载此事,朝廷也登记在档, 可见有清一代从地方到朝廷对长寿老人较为重视。
琼山自古多寿星
历史上的琼山县,历来是长寿之乡。据开雕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刊印于1917年的《琼山县志》统计,当时琼山县范围内,清代寿80-99岁的有559人,寿100-110岁的达46人。
在长寿80-99岁的人当中,有夫妻齐眉的(指寿长同岁),也有父、子、孙三代都是如此高寿的,更有父亲与六个儿子及侄子均达80岁以上的。如,“符维主,石山人,寿九十二。子廷巨、廷佐、廷干、廷政、廷元、廷钦,俱登大耋,侄廷科寿九十八。”
寿命在100-110岁的46人中,夫妻受到旌表立坊的有17例,单独被旌表的有29人。
以上只是官方统计到的长寿老人,不排除还会有未上报或被漏报的。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