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海口大事记
从海口港、书场码头到天尾港——渡海港口百年回望
来源: 海口网 作者: 时间:2017-12-04 09:17:26 星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海口港湾概貌图。 摘自《海口港史·现代部分》

  日军侵琼登陆处——天尾港,今新海村海边。苏建强 摄

  荷兰治港公司改良海口港计划图。 摘自《海南岛志》

  文海南日报记者 梁君穷

  12月1日,时令已入寒冬,但海口只增添了几分凉意,滨海大道上椰林婆娑,西秀海滩公园仍是一片葱郁。透过椰林向北望去,海口湾上北风吹起微波,从秀英港驶出的轮船载着北归的乘客向18海里外的徐闻驶去。

  走进秀英港的售票大厅,购票乘船的旅客络绎不绝。而在堤岸处,徐闻过来的旅客提着大小包裹从船头放下的挡板上鱼贯而出,踏上了他们来到海南岛的第一站。

  由于老家在琼州海峡对面,每年总要往返几次琼州海峡,和许多南来北往的旅客一样,笔者早已习惯了从秀英港出发,在甲板望着滨海大道高楼大厦渐渐远去。

  这样的场景也许再难看到,不久后秀英港将全面关停轮渡业务,搬迁至西海岸的新海港。从1935年建成书场码头算起,秀英港作为旅客渡海南来的第一站已有82年的历史。

  自民国以来,外来者登岛的第一站几经变迁,回首历史,百年来琼岛港口的兴衰历程浮现眼前。

  海口港

  商旅来琼第一站

  从秀英港出来驾车向东驶去,走到滨海大道的尽头,驶上了长堤路。长堤路钟楼附近,便是海口港旧址所在。民国时期,南来的旅客要登上海南岛,多是从这个地方离船上岸。

  时间回到82年前,1932年的11月30日,琼州海峡天气晴朗,风平浪静。一位名叫田曙岚的年轻旅客来到徐闻,想要从这里过海,开始他的环海南岛旅行。

  那天上午8点,他出了徐闻县城东门,坐车来到十公里外的海安所,也就是今天的海安镇。他找到一艘帆船,想要渡海却在船上待了一整天,直到当天半夜船才启航。

  现在慢则两个小时,快则不到一个小时的航程,当时田曙岚却走了六七个小时,直到第二天黎明才到了海口外沙滩。而当时的外沙滩距离海口港仍有四五公里,由于海甸溪泥沙淤积,水浅滩多,大船已不能行,所以田曙岚只能在外沙滩换乘小艇前往海口港的海关码头。

  说来也是巧事,田曙岚到达海口港的时间是12月1日。他在游记中记录了此事,也感慨海口港的不便:“街市情形,略与闽之厦门、粤之汕头相伯仲。唯港淤浅,较大之船,俱远泊于十里之外,船与埠,实可望不可即。”

  海南师范大学张兴吉教授研究发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海南港口建设发展很慢,对海南经济的发展是极大的制约。翻阅当时出版的海南岛图书资料,对于海口港的评介几乎都是这是一个极糟糕的港口。

  据民国《琼山县志》记载,海口港在乾隆时期就已经淤积,后来经过几次疏浚,但由于地处南渡江水系下游,受河砂冲积影响严重,所以每次疏浚不久便又淤塞。清代末年,来琼的外国人曾提出过整治海口港的计划,但由于清代末年和民国初年时局混乱,也没有资金实施,几个计划都不了了之。

  云华等人著的《海口港史》一书中写到,1925年,海口所城被拆除,城墙上拆下的方块石被用来修筑长堤岸,联成了长堤路,也就是海口港当时的码头。

  当时海口港就在海口所城北门外,来琼旅客一下船就可以看到海南岛最繁华的地方。现在这个地方仍是海口热闹的老城区,而在当时却可以“街市情形略与闽之厦门相伯仲”。

  书场码头

  海口港的第一次西迁

  由田曙岚的游记中可以看出,1932年海口港淤积已经很严重,大船不能通行,进岛必需大船换小船,交通十分不方便。所以就在第二年,海口港的改造再次被提上议程。

  1928年,受广东省南区善后专员陈铭枢委托,荷兰治港公司详细拟定了海口港改造的计划书,在《海南岛志》中,以数十页的篇幅附录了《建筑海口港计划》,因时局动荡,这个计划后来也是不了了之。

  当时海口发往外地的航线约有5条,分别为海口至广州、北海、高州、雷州、广州湾等地,在民国十六年即1927年通过海口港来海南岛的就有近3.8万人,出岛则近5.2万人。旺季之时每天来琼人数可达上千,以当时海口港的条件已经无法满足那么大的输送量。

  据《海南岛志》记载,1933年时任琼崖绥靖委员会公署的陈汉光提议,在距海口市以西8公里的书场村建造码头,当年10月15日,在海口市商会设立琼崖各界筹筑海口港委员会。而这个书场村,就是今天的秀英港附近。

  1934年7月到9月期间,为了筹资建港,海口港委员会采用了一般性募股和强制性募股两种方式。强制性招股针对海口市的商贾房东和月收入在30元以上的职工,需缴纳月收入的十分之一。

  1934年10月27日,书场码头的栈桥开始修建,史料记载,栈桥呈丁字形,桥长约146米,“丁”字械端约41米,栈桥全部宽约5米。高潮时桥面距水面约0.9米,低潮时桥面距水面约1.5米。

  第二年书场码头建成投入使用,这也是海口港民国以来的首次西迁。旅客货物大多由此上岸,同时长堤路的海关码头依然在使用。

  日本侵占海南时,在书场码头的东侧进行过扩建,新增了一条栈桥和防波堤,使秀英港初具规模,但是在抗日战争快结束之时这些基础设施多毁于战火。秀英港等待着下一次被唤醒。

  天尾港

  日军侵琼登陆处

  从秀英港向西,沿着椰林夹首的滨海大道走15公里,便到了即将承接秀英港轮渡功能的新海港。从海口港到秀英港,再到新海港,一条滨海大道串起历史的记忆。

  新海港因地处西秀镇新海村而得名,现在的新海港码头建设呈现一片繁忙景象。而据72岁新海村村民陈德秋介绍,他小时候新海村并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天尾村,是在上世纪50年代后才改为现名。

  提起天尾村,许多老海口人就有了印象,他们还记得,1939年日本侵略者正是从天尾村附近的天尾港登陆海南。

  “过去在村子西南方向的海边有一大片宽阔的滩地,视野宽阔。我小时候听老人说日本人就是从那里上岸的。”陈德秋回忆起,他小时候曾在海边看见过日本人搭建的营房,在历史的变迁中,这些营房早已不存在。

  1939年2月10日凌晨,日本陆军部队数千人,在海军第5舰队30余艘舰艇护卫和50余架飞机的掩护下,一边从海面上向秀英炮台、书场码头、海口市区发炮轰击,一边在天尾村旁约两公里长的海岸强行登陆。

  当时书场码头才修建完成不过4年,停泊条件良好,日军原本打算在这一带登陆,但考虑到书场码头在秀英炮台的射程之内,所以放弃了这个选择,选择了相对偏远的天尾港。

  “当时在天尾村的关帝庙中有国民党保安团的一个排,约20人,他们在日本还未完全登陆之时用机枪扫射过,但起不了什么作用,最后就撤走了。”海口市党史研究室征研处处长腾志雄介绍。

  史料记载,登陆日军分为左右两翼,左翼部队在凌晨3时50分开始登陆,右翼部队在4时5分开始登陆。右翼的笫一联队采用迂回战术,于凌晨4时40分从澄达湾的登陆地点出发,在11时45分攻占府城。左翼的第二联队于同日12时40分攻占海口。

  在见证过海南岛苦难的天尾港附近,新海港正日益发展完善,也即将全面接过秀英港的轮渡任务,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

(编辑:王思畅)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