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海口大事记
海口城建逸事 一座滨海小城的变迁史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蒙乐生 时间:2018-02-26 08:51:33 星期一

  

  海口骑楼老街夜景。 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资料图)

  明代正德《琼台志》中的琼州府城平面图。 陈耿 翻拍

  文本刊特约撰稿 蒙乐生

  编者按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海口,继成功“双创”之后,现在又切入“双修”进行时,椰城正变得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宜居。

  其实,海口是一座不断长大的城市,最先,它只是琼州府的一座卫城、琼山县的一个小镇,随着时代的发展,区划的调整,今天的海口市不但涵盖了原琼山县的所有区域,城区的面积也越来越大,人们早先挂在嘴边的“府海”两地(府城和海口),已经被一栋栋新式建筑和一条条宽敞马路连为一体。

  在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的当下,在珍视历史文化以提升旅游业含金量的今天,海口市愈发重视对本土人文的发掘。为此,本刊特约海南文史专家,梳理和回顾海口的城市建设历程,希望以史为鉴,期盼古为今用。

  海南立郡设治始于西汉武帝年间,2000多年间,郡、州、府治一直设在今海口市境内。有治所就有城,海口最早是所城,功能是“防卫”。从“城”到“城市”,城建逸事罕为人知。

  李复:海口城建第一人

  当年珠崖郡城的规模如何,不得而知。但知,东汉建武十七年(公元42年)后伏波将军马援复立珠崖,曾“调立城郭,置井邑”。至于城址在哪,城郭如何,史书语焉不详。

  明代正德《琼台志》记载:“珠崖郡,汉置,在县东南东谭都石陵村,址存”,最早的城建史仅寥寥17字。据载,唐懿宗时张鹏为“琼管五州招讨使”。那么,当时应有城池。

  废郡后设州。崖州,“在县东二十六里。本隋颜卢县,唐更名颜城。武德中,置崖州于此。”旧州,“在县东南四十里麻钗都一图。滨大江筑城,引小溪为壕。址迹俱在,呼为旧州,不知何代立。”以上关于崖州与琼州的记载,见于郡志,笔墨极省,使人茫然。

  崖州城到底在哪,具体怎样,不得而知。不过,李德裕诗《登崖州城作》留下了蛛丝马迹:“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宋代李光贬琼12年,居住府城6年。海南风物淳美,异于中华,李光登临琼台楼阁,远望山海茫茫,北归无望,寄情贬所,游览胜景,忧时伤世,赋《琼台》抒怀。

  《琼台志·卷四·郡名》记载:“琼台,《方舆览胜》称:在府治之前谯楼下,临放生池。《一统志》云:盖琼,唐置都督府,宋置琼管安抚都监。台盖当时所名。”

  李光有诗云:“玉台孤耸出尘寰,碧瓦朱甍缥缈间。爽气遥通天际月,沧波不隔海中山。潮平贾客连樯至,日晚耕牛带犊还。安得此身生羽翼,便乘风驭叩天关。”

  这是李光为唐宋时期海口城建留下的一幅图景。其时,抱珥山上的“琼台”只不过是唐都督府、宋琼管安抚都监的军事指挥所。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州治迁至府城,“琼台”周边聚村成落,抱珥山成了琼州府治最热闹的场所,成了州府的“琼台福地”。

  唐贞元五年(789年),岭南节度使李复收复琼州,上《收复琼州表》,奏请朝廷设下都督府于抱珥山,从此看来,最早的琼台当为李复所建。史载,李复还“教民陶瓦为屋,以免飓风之患”,算是海口城建第一人。200多年后,北宋真宗年间(998~1022)琼州知州张岐简政爱民,精通建筑,苦于飓风为害甚烈,学李复教民立舍,使民安居。

  看来,海口城建起步很晚,设施很差,其时不过是土城茅舍,从李复到张岐,开始制陶瓦为屋,可想当年官衙民舍必定简陋之极,但毕竟开启了琼岛城建的历史。

  府城初建

  琼山县治附郭州府,故称“府城”,其城邑即“海南卫城”。府城,原是防卫性的军事设施,《琼台志》称之为“海南卫城池”。民国《琼山县志》记载:“宋开宝五年(972年),琼州府始迁今治(府城),即汉瑇瑁地,筑城仅三里。”

  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琼管安抚司元帅“李谔复因旧子城而增筑为外罗城。元因宋旧。”限于财力,扩建无望。史志记载,尔后,迁设府治,开创衙门,兴建学校,规模弘远,士民称便者是宋希颜。而奏请朝廷开设卫所,拓展城池,升琼州为府的,则是明洪武二年(1369年)初任广东卫指挥佥事的孙安。

  同年,指挥张荣偕同官员“率民舁土石,军筑砌,自旧西北隅,周匝到东南隅,增广四百丈,阔二丈余,高二丈五尺。”郡志记载:当年辟东、西、南三门,“各建敌楼;城北无门,建楼曰望海;南筑长堤,引溪为壕。”洪武八年(1375年)再次增广城墙,自城北循东接至南隅,长三百四十四丈,改东门为“永泰”,东、南、北隅仍建角楼。

  可是,这样的城邑规制,防卫功能仍嫌不足。于是,便在外围加筑土城。洪武十八年(1385年),指挥桑昭于西城外增筑土城三百八十丈,西、南、北亦辟三门,上各建敌楼,谓之“子城”。数次扩建,规制加大,门楼具备,时人盛赞“完美坚固,甲于岭海”。

  因为如此,使府城成了海南现存古城中行政级别最高,城墙最长,受中原“礼制”影响最深,颇有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成为“南海锁钥”,成了独特的、唯一的、不可替代的“海外重镇”。

  海口筑城史上,指挥桑昭厥功甚伟。桑昭是在金吾前卫指挥佥事的任上特别委任来琼掌管卫印,下车伊始,修造公廨、衙宅,兴建营房、仓库,扩展土城、街道,创立清澜、昌化、海口三处卫所,任职十载,爱军恤民,崇文重教,功勋业绩,可圈可点。

  府城之所以成为府治,是因为水运方便,史载:“宋人浚河导流,东经番旦(攀丹)村达大江入海,其支分绕城东至龙岐。古通番舶。元初闽浙商舟皆入至城下。”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学前水通江达海,没有河口河绕城而过,也许琼州府治会另选他址。

  一部城建史,离不开治河治水的历史。河口河,流经郡城东门外,是联结海口港与府城的黄金水道。明弘治初年,知府张桓采纳乡贤唐正等人建言,买民田地,改开河道,拓宽河床,引水直抵城壕,以便运粮。他还砌筑石桥,亦名“板桥”,但岁久淤塞。

  及至清代,治河继续进行。知府潘思榘思民所想,因势利导,疏凿河道,绕东门,经苏泉书院,由明昌塔出海。潘思榘清淤引流,厥功甚伟,民称善政,立石碑镌刻“潘公河”三字。乾隆十九年(1754年),巡道德铭精于水利,“渡河东北下窑口,建石闸以资启闭,灌田益广,岁拨府地税银六两为闸夫工食,商民立碑闸旁,名曰‘德公闸’”。

  乾隆四十七年(1782),前道台拨银五百两生息,为修河经费,并经督抚咨询户部批准备案;四十八年,官府购买乐会县崇文乡等处田地共四十二亩八分三厘三毫……田租生息由乐会县征收,上交道库存贮,“专为岁修潘公河之费”。

  海口所城

  明初,倭寇猖獗,沿海百姓,岁无宁日,所城因此而建。所城东门在新民东路与大兴东路交叉口;西门在新民西路和新华南路交叉处;南门在博爱南路与文明路交叉口;北门在博爱北路与大兴路交叉处。所城东北面临大海,环城深挖沟渠,以便防守。

  《琼山县志》记载: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都指挥花茂奏筑城防倭”,次年“安陆侯吴杰委千户崇实兴筑”,所城落成。城墙“周围五百五十五丈,高一丈七尺,阔一丈五尺,雉堞六百五十有三,窝铺十九,辟四门,各建敌楼,东北临海,共砌石岸九十丈,复自东南延西北,浚濠长四百六十五丈,阔一丈五尺,深五尺。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指挥牛铭复增石砌,成化十三年(1477)年,佥事陈昭增筑栏马墙。

  康熙六年(1667年),分巡学道马逢皋知府张恩斌、知县王好仁加修,复坏。康熙十年,分巡学道王廷伊、知府牛天宿、同知刘永清再修。十一年七月值飓风,崩城五十三丈,雉堞毁者三之一,三门城楼俱倾。分巡学道王廷伊、知府牛天宿、同知刘永清、知县刘源清复修之。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飓风倾倒城垣二百二十九丈,并城楼四座。防厅王元臣、琼山县朱玭同水师协镇李尚翠捐俸分修。康熙四十七年(1668年),巡道焦映汉以海口城楼、雉堞倾圮比郡城为尤甚,详请两院重修。

  雍正七年(1729年),飓风损坏海口城垣、雉堞,各州县合力捐修。

  乾隆四年(1739年)、六年(1741年)遭飓风毁坏;十一年(1746年),知县杨宗秉会同营员细估工资详报,未经奉准,乃先捐银修复城楼四座;三十七年(1772年),知府萧应植率属补修;五十六年(1791年),咨准部覆动项修葺。

  嘉庆十三年(1808年),琼山知县言尚炜捐修。道光八年(1828年),知县苏棨补葺。”

  海口所城维修,从明至清,旷日持久。

  所城城防坚固,城外设环城濠沟,由千户所驻兵防守。隆庆初年(1567年),朝廷诏令,在所城外埠设立白沙水寨。起初,城内只有东西所街和南北所街,后贸易渐兴,逐渐发展成五条街。民国十三年(1924年),海口筹备设市,拆除城墙,扩建街道。

  街市拓宽,城市拓展,付出拆除所城的代价,付出拆毁海防设施的代价。在今天看来,这种代价实在太大,新建的骑楼老街无论如何都无法弥补。

  海口所城的遗存是居仁坊,原叫“马房村”。先前,那里与千户府、参将署对面,是“马厩”的所在地。作为海防军事设施,明清时期的千户府、同知署等曾在这驻扎。当年武官大都粗通文墨,把近邻居处称为马房村有失风雅,于是清代便改名为“居仁坊”。

  那是现代海口肇始地,城市文化发源地。1924年拆除所城,扩建街区,相继建起博爱路、文明路、新华路和新民路等街道。从居仁坊到居仁坊社区,街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永远不变的是对“仁”的崇尚与坚守,是居仁地,行仁道,是一处“首善社区”。

  地名是城市历史的人文符号,是街区文化的精神风貌。居仁坊是“仁”的集聚,除了海口所城历史遗址之外,还有中山纪念堂、关帝庙和太阴太阳庙等历史文化遗存。今天,海口城市“双创”赋予居仁坊以全新的文化意蕴,古老街区正焕发出城市文明的原动力。

  还有处于闹市包围之中正对中山横巷的天后宫。《民国琼山县志·建置志》记载:“天后宫,在海口所,元建,明洪武间(1368~1398)累葺。商人谭海清等建后寝三间,筑观音山及塑诸神像。清雍正七年(1729年),监生陈国安、生员杨凤翔等募建大门三间。十二年(1734年),知县鲍启泌详准在海口关税内支担规银四两四钱办春秋二祭。乾隆十一年(1745年),陈国安复募建庙前铺屋十间,岁收租银以供香火。”

  那是元代兴建的海口两座天后宫中的一座,它是中心街区的历史印记。它从一个侧面记录城市发展的人文历史,记录海口市民的文化信仰,记录城市的蓝色文明。

  还有牛车巷,这是一个已被历史遗忘的地名,但却是海口发展史上绕不开的富有历史韵味的城市记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永乐街虽然不长,但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那可是供海口百姓玩乐的场所。探究海口城建,行走老街老巷,富有别样文化韵味。

  骑楼老街

  海口的盛夏,太阳就像一个火球在头顶燃烧,炽热的阳光直射而下,仿佛一团团火焰扑面而来,天地间一切生灵都在躲避滚滚热浪。可是,在老街骑楼下,人们却满面春风,因为那里生意,红红火火。夏日街市,午后豪雨常常不期而至,可是,骑楼里的买卖却风雨无阻。

  这就是海口老街,热带骑楼。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她就一直以这种独特的方式:既展现热带海岛的商业文明,又体现海滨城市的人文关怀。

  老街都是一个模式,骑楼都是一种风格。从街道和建筑平面布局可以看出,老街有我国古代城市的痕迹,都是前街后院,前店后宅,下店上宅,属于传统的里坊式。可是,从建筑风格来看,这些骑楼属于欧洲文艺复兴晚期的巴洛克风格;她立面华丽,装饰细腻,线条流畅,典雅大方,具有浓郁的西洋古典情调。街道两旁的柱廊式骑楼,铺设了一条黄金通道,这种生态模式与海岛的自然环境结合完美,使老街显得气势流畅,富有动感。

  骑楼建筑设计独特,富有个性化,人性化。它的檐廊宽阔,既是街道,也是店铺,相互连接,相互包容。一条长廊把数十间店铺连在一起,营造了一个流动性的、大众化的购物空间。这是用人文思想构筑的空间:让建筑适应人,让建筑适应自然;让人与自然的和谐,让城市建筑与现代商业的和谐;这是海滨城市的城建特色,城市老街的文化品味。

  热带骑楼是“泊来品”,也叫南洋骑楼。它始创于意大利,兴盛于南洋各国,及至在海口形成老街,其间不过100多年的时间。可是,正是这些南洋骑楼,记载了海口城市的开放史、奋斗史、屈辱史。

  据《华工出国史料汇编》记载:从1876到1898年,通过客运出洋的海南人达24.47万人,其中大多数是作为“猪仔”被外国洋行和贪官污吏互相勾结,以“招工馆”名义贩卖到南洋一带做“苦力”,到南洋开锡矿,种胡椒,割橡胶,艰苦劳动摧残了他们的健康,换来了南洋经济繁荣。这繁荣的标志之一,就是崛起的一排排南洋热带骑楼。

  一代人,两代人,甚至是三代人,海南华侨用艰苦卓绝的精神描绘建造南洋骑楼的理想蓝图。再后来,几代人的含辛茹苦,终于在家乡建起了与居住国相似的南洋骑楼。谁能够掂量,这南洋骑楼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凝结着海外游子多少汗水和泪水!

  最早的骑楼建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地点在四牌楼。四牌楼又叫城内街,它位于现在的博爱北街,在当年“海口所城”之内。那个时候,城内只有东西、南北两条交叉的土路。可想而知,当时新落成的骑楼引人瞩目,那是何等气派!

  那是海口最美的一道风景,是城市发展的推动力。此后,一座座骑楼先后建成,使原来的土路一再捐修,变成石板路,扩展成水泥路,成为海口最早的最繁华街道。这一过程,整整用了几十年,耗费了几代人的精力。

  至民国十八年(1929年),独具特色的、以热带骑楼为标志的海口老街已经建成,博爱南路、北路,新民东路、西路,中山路以及得胜沙路一带成了海口的商业中心。因此可以说,海口之所以成为海口,就是因为有这热带骑楼。

  在形成商业中心之后,海关大楼建起了,海口钟楼建成了,医院、学校等相关设施逐渐配套。

  上世纪30年代,建起了五层楼;60年代,建起了华侨大厦;80年代,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海口城区迅速扩大,上百幢摩天大楼争高直指,矗立于蓝天碧海之间。

  热带骑楼与新大厦相互对峙,相互映衬,相互补充,共同展现了现代海口的城市风采。

  热带骑楼用人文精神构筑的老街,是城市建筑中最安详、最和谐的部分。虽然她已失去了昔日风华,但她丰富的文化内涵,永远珍藏着一座城市最宝贵的历史财富。

 

 

相关链接:

央视《新闻直播间》《共同关注》点赞海口科学疏导热心服务
堵在旅途暖在心途 返程游客点赞海口疏堵保障服务
30人坚守5昼夜 海口美兰区“候鸟志愿服务队”服务滞留旅客获点赞
元宵节要来啦!海口府城街头挂满大红灯笼
喜迎元宵佳节 海口龙华区将举办系列元宵文体活动
锦旗送给“最可爱的人” 大滞留中海口的人文关怀获游客点赞

 

 

(编辑:王思畅)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