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康收藏的三亚老码头图片。
童谣广流传
崖州故事多
长年生活与工作在三亚地区的蔡明康,对三亚地区的童谣、民俗风情了如指掌,文中信手拈来,皆成文章:“三亚(崖县)人,性格率朴,思想传统,虽今实古,他们对士林蓝情有独钟……过去人们的长衫短裤,里里外外,连女人衣襟前那条小小的防污肚幅,都要用士林蓝缝制。特别是结婚时的男女服饰,最是讲究用士林蓝料子做的。”这是《三亚逸事耐人寻》开篇的《三亚人与士林蓝婚装》,语言质朴、娓娓道来,勾起不少老三亚人记忆和感慨。一首三亚本地童谣为证:“士林蓝,晶晶亮,色彩好。说不完,做裙穿,嫁大官,谁来娶……。”士林蓝赢得了三亚人的格外珍爱和信任,也道出三亚人士林蓝的审美情趣,那个年代,士林蓝缝制的服饰,慢慢成了崖州人结婚的符号。
《崖州元宵嫁鼠民俗》中谈,元宵嫁老鼠,是古崖州人民的淳朴民风,为当地群众所喜闻乐见,历代盛行不衰。“崖州嫁鼠民谣,一唱一和,曰:公敲锣,婆打鼓,元宵嫁老鼠。公没米,婆没薯,农人好辛苦。老鼠精,听吩咐,寻个好家给你住……”庄谐兼有,令人捧腹。
“元宵夜农人就在谷囤旁、磨笼边、灶头上,以及平日老鼠经常穿梭行踪的地方,就以碗屁股做灯盏,拧棉花为灯心,倒上盈盈的海棠油,让油灯通宵达旦地点燃着,此一举动,崖州人俗称‘元宵嫁老鼠’”。文中不动声色地进行犀利评价:农民托元宵“嫁鼠”的民间风俗,从侧面谴责“老鼠”伤农来反映官方坑农,民不安生的苦难境况,道出了人民无奈的愤懑。读之令人感慨和深思!
《三亚逸事耐人寻》也饱含了诸多崖州往事,令人感慨嘘唏:比如海南岛“公车上书”第一人林缵统、崖州名将王熀、在任时不遗余力兴修水利的梁正、清风善政的崖州知州程哲等名人轶事;崖县抗日公祭大会、榆亚备战与崖县解放记,则描写轰轰烈烈的崖县抗日解放斗争;对南山“大洞天”、郭沫若题“白帝城”匾、崖县保平村“清乡”考辨等体现作者深厚的史料考据功力。此外,作者深情描述了旅途的见闻和感触,哈尔滨街头颇有异国风情的酒幌、塞外拜谒王昭君陵前的深思、青城山脚的遐想……
亲历“史料” 追忆述怀
书中谈到郭沫若1961年初春谒访三亚,蔡明康作为年轻的文化干部,为郭沫若的考察作向导的情景,十分感人。书中有一文《从郭老三亚第一首诗说起》:“……1961年除夕,郭沫若先生首次客居三亚鹿回头饭店”,海军战士上门慰问演出,基地俱乐部主任李绍珊带去赠郭老的贺岁礼物:“五光十色的贝壳和鲜艳耀眼的红豆”及自拟诗三首。郭沫若回到寓所后,写下《答李绍珊同志》的五律:“海角逢春节,天涯得好音。新诗多隽句,美目尽奇琛。我是诗行者,君真公腹心。南疆劳捍卫,红豆满榆林。”
在《郭沫若与崖州文化》《郭沫若到天涯择石嵌诗琐记》《天涯寻踪》《一份珍贵的礼物》等篇章中,蔡明康以亲身经历,深情回忆郭沫若在天涯的游踪和故事。
另,书中详细记载反映海南题材的歌曲——《请到天涯海角来》的创作始末。1982年夏天,蔡明康陪同歌曲创作者郑南先生和作曲家沿西线采风,搜集当地山歌、民谣、小调等音乐素材,力图把《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首新歌,创作成具有地方特色,又能展示出时代特色的好音乐。
“返回途中,郑南先生提议乘坐火车回三亚,借道途径‘天涯海角’,亲自体验火车穿过‘天涯’时的感受,从黄流至三亚的火车上,郑南向蔡明康询问起海南四季天气和花开果红时节,接着郑南先生同作曲家对排而坐,聚精会神地讨论这支歌儿的旋律、音量、音阶和音程。‘三月来了花正红,五月来了花正开,’他晃头晃脑,心花怒放,轻轻地用手在桌板上击节……”
可以说,“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首名噪一时的金曲精品,基本上是在黄流到三亚的火车上哼出来的,当火车离“天涯海角”不远处,汽笛发出了一阵阵长鸣,这支曲子开头过门处有“呜!呜!呜!”的汽笛声,也被郑南先生当做“过门曲子”,写进了这首金曲里。实在让人回味!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