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水民族中学学生学习黎锦编织。(资料图)
困局:时代的无情冲击
随着现代纺织技术的兴起,穿黎族传统服饰的黎族年轻人越来越少。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传承又主要是靠母女间心口相传,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技艺的提高和传播,以至于几乎到了濒临失传的地步。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黎族地区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山区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的情况发生了根本转变,衣饰等必需品不再像从前那样必须由自己完成,喜欢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人越来越少。
同时,黎锦制作所需要的其他纤维材料,如树皮纤维、麻纤维、藤纤维等来源也越来越稀少。黎族妇女能用多种原料染纱染布,但染色植物也越来越少。再加上现成色线越来越多,人们对染料的认识也越来越淡薄。
多重因素影响下,近几十年来,掌握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黎族妇女人数急剧减少,这项技艺也逐渐到了濒临灭绝的境地,亟须保护。
传承:及时的保护措施
作为黎族百姓聚居区之一,陵水黎族自治县在多年前就意识到了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保护的紧迫性。从2013年起,陵水民族中学就开始在学校开设黎锦兴趣班。近年来,在陵水文体局、教科局的扶持下,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了黎锦课程。
陵水民族中学有关负责人表示,县文体局会派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到学校授课,学校也会邀请一些黎锦织造方面的行家来指导学生。为了培养学生们对黎锦技艺的兴趣,陵水文体局专门划拨经费为学校购置黎锦纺织机等工具。为了提高学生学习黎锦编织的热情,陵水民族中学曾多次组织学生参加陵水黎锦纺织技能比赛。
今年,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名单,陵水民族中学、陵水本号民侨小学等学校榜上有名。
陵水教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开设“黎锦课堂”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黎族传统文化。目前,该县已在陵水民族中学、文罗中心小学等11所学校开设“黎锦课堂”,下一步还将继续扩大“黎锦课堂”的开设范围。
此外,一些热爱这项传统工艺的年轻人也加入到了传承的队伍中来。在陵水提蒙乡高岭村,在一位年轻人的努力下,陵水哈赛黎锦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村里独特的景致。
相关链接:
秀技能!海南五指山“三月三”黎锦苗绣技艺大比拼
海南黎族制陶技艺:女制陶男莫近 传女不传男
林允助力精准扶贫公益 携手湘西绣娘推广苗绣技艺
陵水故事| 黎族传统藤编技艺在陵水焕发新活力
坚守传统技艺之魂传承布依糯食百年老味道
(编辑:王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