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海口革命英烈红军小学的孩子们在校园内参加拔河比赛。(学校供图)
咸来地区是琼崖革命斗争的中心根据地之一,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海南岛解放战争,咸来地区的革命先辈先后同国内外敌人作战数十次,为夺取革命斗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工农红军海口革命英烈红军小学(咸来小学)作为海口唯一一所红军小学,在36年的办学历程中,为宣扬英雄事迹,弘扬革命精神,长期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传承红色基因,捍卫英雄烈士的鲜明价值导向,传承弘扬红色革命精神,结合现代化的办学,培育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一代青少年,成为家长、师生有口皆碑的乡村好学校。
红色校园 浸染革命精神
走进海口革命英烈红军小学的校园,入眼即是整洁干净的校道,一栋三层高的教学楼坐落正中,学生们稚嫩的诵读声不时从教学楼传来,书声琅琅,整齐划一。
沿着校道往校园深处走,视野逐渐开阔,道路两旁栽种的芒果树、荔枝树错落分布,繁茂葱茏的枝桠上还结了不少青果;运动场上,羽毛球场、足球场等体育设施均有配备。上体育课的学生们三五成群,或小亭子里休憩,或树阴底下嬉戏。走过身旁,学生们礼貌问好,害羞微笑……这个乡村校园的硬件设施、校风校貌并不比城里的学校逊色。
据悉,目前全国已建成超过220所红军小学,海口革命英烈红军小学是其中一所,也是我市唯一一所红军小学,于2015年6月正式授牌。
五千多平方米的校园里,整齐散布着多媒体教室、音乐舞蹈室、美术劳技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室……齐全的设备为乡里的孩子们提供了日常学习的保障。据学校校长沈名喜介绍,自2015年被授予“中国工农红军海口革命英烈红军小学”以来,省、市、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学校的发展,近三年来已投入上千万用于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此外,学校还陆续得到了老一辈革命家亲属、红军后代和爱心企业家捐赠的图书、电教设备、红军小学校服等。学校虽然地处偏远,但近几年来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实现了“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设备全覆盖,还建立起红色革命历史文化展览室。
作为咸来地区规模最大的一所完全小学,学校现有学生人数逾600名,一到六年级共开设13个班级,配有教职工43名,其中市级骨干教师5人,中小学一级教师18人。
红色课堂 传承英雄品质
为营造“红色校园”氛围,学校利用红色文化展览馆、宣传栏、黑板报等区域通过张贴海报、展览实物等方式,努力打造办学传统与红色文化相统一的校园文化,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现了一个个生动的红色教育画面,对学生进行道德价值观的熏陶,营造浓厚的红色校园氛围。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跟着毛主席跟着党……”每天,学校的教室里都会传出一阵阵嘹亮的歌声,而把红色教育融入音乐教学是该校的特色之一。在学校里,人人会唱红歌,人人唱好红歌的现象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去年10月,学校举办了“喜迎十九大,关爱革命下一代”的校园活动,邀请省关工委的爷爷奶奶们进校和学生们一起学习红色文化。省关工委关爱团团长曾广河在活动上对学校的红色教育点赞:“海口革命英烈红军小学是海南省建设的第二所红军小学,学校把红色文化融入日常的教学,多渠道传播红色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让红色文化入眼、入耳、入脑、入心,全方位浸润红色文化。”
除了邀请省关工委进校园宣讲红色文化外,学校还多方面加强“红色课堂”建设。学校把红色文化教育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采取有效措施,将红色文化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做到有课时、有教案、有主题,要在各个学科中有机渗透红色文化教育内容。
红色精神 塑造新时代少年
琼州江水悠悠,革命精神不断,有了“精神”这个法宝,人才变得有“精神”,学校才会有“精神”,民族才能更“精神”。
沈名喜表示,近年来学校发展势头良好,把学校打造成红色教育传播基地,塑造崇清尚俭的社会新风,发掘红色资源、红色传统的时代价值,传承红色基因,为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精神养分,是当前的重要任务。海口革命英烈红军小学的红色教育已成为我市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的一种创新,实现了红色资源与革命传统教育的无缝对接,是新形势下拓展校园德育新渠道、占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新阵地的一项重要举措。
接下来,学校将加强德育课程体系建设,对广大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思想品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时事政治教育、安全教育和科普教育等,发挥红色文化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的特殊功能和作用,让广大青少年了解革命历史、感受革命传统、砥砺理想信念,做到爱国爱党跟党走,将红色精神代代相传,让红色文化成果助力“中国梦”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