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新昌
三年前回老家过年,被堂姐拉进了一个群,这个群,基本上都是同村的本家亲戚及七大姑八大姨之类的远房亲戚,认识的不认识的,总共百来号人。逢年过节,大家在群里抢抢红包,道声祝福,也蛮开心的。
去年下半年,群里四个家庭的小孩升入高三,分别是我堂姐家的小涛,本家侄儿小勇和小欣,远房亲戚小晖。这四个小孩同读一所中学,成绩自然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每到月考时,小欣的父亲就在群里问其他人考得如何?刚开始,大家还大大方方地回答,可问着问着,那询问变得微妙起来。大家感到,小欣的父亲之所以爱在群里问成绩,说白了,就是嘚瑟。因为每次其他家长报出自家小孩的成绩后,小欣父亲就发一张捂脸偷笑的表情,然后说些不关痛痒的鼓励话,其他家长自然也要问一下小欣的成绩,小欣的父亲就故作低调处理:不高不高,才多少多少分,离满分750分还有点距离。
听着那个天文分数,大家才醒悟,原来那个传说中别人家的小孩就在自家群里。于是,其他三个家长要小欣父亲介绍辅导小孩的经验,以帮助自家小孩提高成绩。
小欣父亲不负众望,真写了篇经验之谈发在群里,可通篇累牍下来,大家发现就两点:一,小欣冰雪聪明,无师自通,二,他家基因好。傻子都能读出字里行间无处不在的嘚瑟劲儿。后来,小欣父亲再在群里发言,群就成了他一个人的自言自语,没人回应了。
今年春节回老家,和堂姐又聚在一起,自然又说起高考的事。堂姐说:“小涛的成绩中不溜秋,考得好,可能上一本,考不好,只能上二本。我跟他说过,这一本和二本对今后的工作影响很大,眼看着只有半年时间了,让他抓紧点,可他愣是不着急,上完课,照样雷打不动去篮球场打球,这孩子,怕是没什么出息了。”
其他两位家长也沉默不语,看样子成绩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们要我去劝劝那三位小孩。可说实在的,我真的不想去劝,因为我对四个小孩都比较了解。小欣自然没有他父亲说的那样天资过人,但他喜欢钻研,在学习上有股狠劲,不弄懂学会,不吃不睡也不会罢休,自然成绩会好些;而其他三位呢,学业上有点被动,但爱好广泛,活泼开朗,将来走上社会也未必不是可塑之才。
为了不被堂姐他们误会,我跟他们讲了一个很狗血的故事。
邵华、许强、吴勇曾是同班同学,也是死党。那年高考,许强进了重点大学,成了人人羡慕的天之骄子,邵华和吴勇高考落榜,邵华选择去深圳打工,吴勇选择复读,最后考上一所师范大学。五年后,许强进了省城一家旱涝保收的国有企业,吴勇回县城教书,邵华成了一名打工白领;十年后,大家相继成家立业,许强提了几级工资,成了科长,吴勇继续教书,邵华开始创业;十五年后,许强仍然是科长,吴勇继续当老师,邵华有了自己的连锁店;二十年后,三个同学的父母都已老了,吴勇陪在父母身边,享受天伦,许强熬出了头,当了国企老总,可父母却在老家无人照顾,邵华当了大老板,有钱也救不了父母的命;三十年后,三人退休,于是又聚在一起,仍如高考前一样谈天说地,此时,没有了尊贵的国企老总,没有了桃李满天下的教师,也没有钱永远用不完的老板,有的只是高考前那段为了梦想全力拼搏的青春岁月而已。
试想,站在现在岁月的长河里回首,高考再成功,或者高考再失败,都不是太重要,它也不过是人生的一个驿站而已。人生,就如神庙逃亡游戏里的那场酷跑,只有勇敢地专注前方,不断跨越障碍,不断地淌过激流险滩,你的人生才走得更远。
(编辑:王秋芳)